阅读新闻

绝世画雕,盛世重现(再再续)

[日期:2011-04-28] 来源:中国投资资讯网  作者:凡夫 [字体: ]

到了1662年,大师他年满60岁。即一个甲子。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个重要的时刻,他要对他的一生来个总结。他采用了他早年采得的一直视如珍宝的大田黄雕刻成了他称其为“画雕”的作品。也就是雕刻的山水文人画。在画雕中不仅能够看到他早期作品中的花草,也能看到他中期作品的人像,以及用田黄石的长卵形的外形作为山形设计的依托,和他独创的审曲面势的技法营造出传统中国山水画开放式的空间和意境。他实现了这数个不同艺术门类的首次完美结合。达到了雕刻作品天人合一(天然造型和人工雕琢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他要用它向世人展现一个中国文人对民族气节的坚守。实际上是代表了整个华夏民族对异族入侵者的回答。他是为后世譜写继文天祥后的另一首正气歌。有所不同是载体的不同。作品的背景其实就是一幅中国版的《希奥岛的屠杀》,不同的是比前者惨烈千百倍,而且是作者亲身经历。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民族正气和大自然对华夏大地独特馈赠的最宝贵最稀缺的自然财富完美结合,相得益彰,成就了中国雕刻史上也是世界雕刻史上的绝唱。这件作品很可能是他的最后的一件作品。在随后的日子里他继续过着自耕自食的隐居生活。生活在他自己的大明世界和佛的世界里。几十年的隐居,生活人满为患今天的我们是很难想像的,其实当时中国人口已经下降到不足二千万,为今天的七十分之一,而且他隐居的加良山,包括寿山一带本来就是“迁界禁海”的无人区。所以他才能长时间的不被清军发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从福建沿海撤离,战事平息,经济和需求有所恢复,到了1668年海禁的短暂的放松期被带人进山采石的陈越山发现。陈越山是个世家子弟,精明的商人,不但对寿山石有很高的鉴赏水平,而且也很了解市场。二人非常投缘,因而得到杨玉璇的帮助所以采得大量的美石,同时也得到了他们师徒在此期间的大量作品(1646-1668年)。他很可能也回赠了杨玉璇师徒缺乏的粮食。陈越山很清楚这批东西的商业价值,何地才能卖出好价。危险,漫长,艰苦旅程无法阻挡这位精明的商人的获利愿望。不久以后他到了京城,代表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这些雕刻作品,轰动了京城,争相购买,价格也越卖越高,最后是论重量易金数倍,并销售一空。购买的人多是满清的权贵要人(其中可能有人进贡给了清帝),也有可能部分被清宫造办处的人购得,总而言之,当清帝看到这些东西后必定是大为震惊,会追问来路,知道是来自福建。旋即责成福建当地的官员耿精忠;寻找这位雕刻高人,找寻优秀寿山石雕刻作品(当然首要是象征高贵的田黄石)。京官这路人主要是找寻优秀的寿山石雕刻作品。再说陈越山在回到福州以后成为富甲一方的名人。暴富神话刺激着更多的人进山采石。此时杨玉璇经常发现有陌生人出没。感到危险的临近。他要做的事是首先让弟子们下山(跟他一同上山的二人很有可能是周彬和魏开通),自谋生路。画雕山子这件杨玉璇的心爱之物,有可能交给弟子周彬带下山去。对于一个年过七旬,浸润在佛的世界的老人不会惧怕死亡,对生存的欲望不会那么强烈。耿精忠的人先是找到了陈越山,搜去其藏石,并威逼其带路找到了杨玉璇,杨玉璇拒绝为清廷作事,遭到杀害。陈越山也一同被杀。(时间在康熙11年即1672年)。这种可能性相对较大的。另外一种可能是陈越山知道清廷在寻找杨玉璇,因而通知并说服杨玉璇易服,剃发和他一起逃往别处(这其实很难)。其中可能性最大是到过扬州,这一点和发端于康熙早期扬州山子雕时间上是吻合的,选料和外形处理也可以看出内在的渊源和影响。杨玉璇的一生是杰出而悲惨的。一方面不仅他的作品代表着那个时代的雕刻方面的最高艺术成就。而且他创立的技法,设计理念,雕刻理论影响深远。可以说他在中国雕刻史上的成就无人能出其右。另一方面他却家破人亡,命运悲惨。原因在于他所依托的大系统国家。稳定而强大的国家可能不是才智的源泉,但绝对是幸福的源泉。

     耿精忠未能给清帝提供御工,接下来就是为清帝搜罗市面上的寿山石,耿精忠是满清的鹰犬,汉人对其恨之入骨,回应他的当然是高价或是干脆拒售。为了交差他最后的办法是役使大量的民工(可能也有军队)疯狂采挖(这是田黄石的有清代文献记载的第一次采掘狂潮时间是1672年)。田黄石是无脉可循的,非常稀少难寻,所得的田黄石无法满足清帝和京官们难填的欲壑。清帝必然怀疑其忠诚。一个缺乏忠诚又掌握过多资源和兵权的异族奴才其命运可想而知。第二年他就成为削三藩的对象,这三个背叛本族的汉奸走狗终究没能逃脱其满清主子的屠刀。可能有人会说康熙大帝雄才伟略为几块田黄石何至如此。首先,康熙是现实中的人只不过占有东西多点,占有的欲望更强烈一点。再者,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其必然性,但也有其偶然性。在这些偶然性中有时就是那些羞与记载,甚至羞与启齿的小事决定着历史的方向。这一点可以从接下来的动作中得到验证。异族奴才不可信,这次他派出自家兄弟康亲王出征平叛,战事平息后(167610月)这些满清大小官员头目们的头等大事就是搜罗民间的田黄石和寿山石精品,首当其冲的就是寿山石的收藏者们,其中的许多人家破人亡(清代卞二济的《寿山石记》中有记载)。稍后(即1677年)开始了第二轮采掘狂潮,这次规模比第一次还要大。按清代卞二济的《寿山石记》的记载;丁巳后(1677年),大开山,日役民一二百人,环山二十里,邱垅亩亩,皆变异处。采挖非常彻底。可见康熙的确是部分因为田黄石的缘故削三藩。而且明确记载陈越山已死,家已无一石。故耿精忠害死杨玉璇和陈越山并搜去藏石(1672年)是能和历史记载吻合的。至于扬州山子雕,也可能是他的弟子中的某一位到过扬州。经过二次大规模的疯狂采挖,基本清楚了田黄石的埋藏特点,在当时的工艺条件下,有商业价值的田黄石已经被采掘一空。这时寿山石分“田坑,“水坑”,“山坑”的“三坑论”由清代学者毛奇龄在他的寿山石专著《后观石录》中提出。田黄石正是在此时确立第一石种的位置。到了“每得一田坑,辄相传玩,顾视珍惜,虽盛势强力不能夺”的地步。这时大约是1687年前后。石材的稀缺造成的成本上升使在此之前所有的减重较多的石材处理方式和雕刻技法都遭到质疑和放弃。直到周彬用画雕中的浅浮雕作为民间的主流技法加以取代。乾隆三链章这种成品率低耗材严重的作品的问世与其说是技法的创新到不如说是清廷对田黄石资源的完全垄断的炫耀。在后杨玉璇时代不仅浮雕技法发生改变,而且,雕刻的元素也发生了改变,变成双清,三清,少了深山幽兰多了庭院中的菊花。代表清廷的怀柔政策起了作用,文人反抗意识有所软化从隐居生活回到相对正常的生活。寿山石雕表现内容也有世俗化的趋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阅读:
录入:yc007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林良洪水墨精品展将举行
下一篇:北京东方玺宏拍场的收藏新宠—前苏联邮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