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晕啊,多与空!

[日期:2006-09-02]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许明罡 [字体: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谈到邮市投资时,大家可以越来越多地听到“多”与“空”这两个原本经常出现在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中的术语,各大集邮投资类网站上也经常能看到“多”与“空”的“较量”。对许多不谙“行情”的朋友们来说,“多”与“空”的纷扰完全打破了他们已经熟悉了的邮市投资思维,尽管理解“多”与“空”并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但我们却又不得不说,“多”与“空”的纷扰已经给一个原本我们所熟悉而喜爱的具有相当文化气息的邮市增添了一层层的功利气氛,这对邮市的长远发展究竟是利是弊,真的让人心里没底。

  即使对“多”与“空”缺乏必要的了解,但只要看看经常出现的双方争论,我们大多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奥妙了,无非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诉求而采取不同的人为运作手段,说白了,“多”与“空”的争论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表白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是制造一种气氛、给广大投资者一种心理上的暗示或引导,从而为实施自己的运作行为制造舆论氛围。而为了抵消对方舆论的压力,另一方也必须予以必要的回击,从而确保自己的行为能够取得成功。每当在真实的市场上相持不下时,双方往往会通过传媒的广泛传播性这一特质来向广大投资者灌输自己的“理论”,以期能影响大家的判断,顺应自己的愿望。而当双方都意识到传媒的重要性时,那就是不可避免地会形成网络等传媒上混乱的争执局面。事实上,双方为了自圆其说都动足了脑筋,每个论据都让人不容置疑,可当双方的论据都非常“充分”而有“说服力”时,那么市场人士和投资者思维上的混乱与迷惘也就不可避免了。

  如果说看多看空只是一种认识与判断上的分歧,做多做空只是操作手段上的不同的话,那么现在弥漫在市场中的这股“多”“空”迷雾似乎已经脱离了其应有的要义,而成为了利益群体趋利角逐的代名词。在这个代名词下,原本吸引投资者的那种邮票投资中的文化气息已经越来越淡,只要想运作,“多”与“空”总能找出足够的理由,即使没有理由也不要紧,靠运作手段也能成功;在这个代名词下,我们已经无须像以往那样关注邮票的题材、设计、效果等等核心内容,只要能够掌控货源即可,即使再不成“体统”的邮品,都能为它找出个“充分”的增值的理由。反之也是一样,要想让大家相信某个邮品是“鸡肋”,那么即使它像《梅兰芳》小型张和《猴》票那样优秀也徒呼奈何,在“充分”的理由下,让你不得不相信自己对邮品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以往的判断是多么的幼稚。可是,也正是由于这种“里外都是理”的情况一直出现,也就使得广大投资者始终不得不在“多”与“空”的迷雾中徘徊。

  作为一个投资市场,“多”与“空”的争执是完全正常的,也是随时可见的,但是,我们同样需要正视的一个现实就是邮市与其他投资市场也有着重要的区别,那就是邮市投资的那种深厚文化内涵是其他投资市场望尘莫及的。在运作的规范性和便捷性上,邮市与其他投资市场相比并没有优势,甚至还远处于下风,那么要想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推动邮市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就是要把邮市所独有的优势保持下去,把以往吸引投资者的那种魅力继续发扬光大,事实上,只有把邮品投资的文化内涵充分显现出来,才有可能招回流失的投资者,也才有可能吸引更多新的投资者。否则,把邮市投资简单地归结为做多与做空的争夺,那么邮市与其他投资市场相比就毫无优势可言,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就大大削弱,如果没有了一定规模的收藏群体和投资群体,再加上实用消耗的大幅下降,那么邮市的复苏和发展也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试想一下,如果邮市也像其他投资市场一样“多”起“空”伏,那么这样的邮市是否还能有持续的生命力就很值得怀疑了。



阅读:
录入:yc007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小拍亦有市场热点海派名家之作羊城受棒
下一篇:次新奥运邮品的徘徊走势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