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惊蛰| 一雷惊蛰始 微雨众卉新

[日期:2022-03-05] 来源:集邮杂志社  作者: [字体: ]

图片



今天,我们迎来了惊蛰节气。本日的干支五行吉祥色是红色


图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说文解字》释,“蛰”者,藏也,这里指的是藏身冬眠的动物。古人认为,此时春雷乍动,惊醒了尚在洞穴中冬眠的动物,是为“惊蛰”。


惊蛰前后,气温回升明显,春光明媚、春雨润泽、春风和煦,正所谓“九九”艳阳天,并由此拉开仲春时节的大幕。

图片

2015-4 二十四节气(一)

(6-3)惊蛰

发行日期:2015.2.4

设计者:刘金贵、王虎鸣


《二十四节气(一)》特种邮票中“惊蛰”一枚,表现了惊蛰前后草木发芽,渐浓的绿色透着勃勃生机,人们开始春耕的景象。



惊蛰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二月节。古人在四季交替时要举行祭祀祈福活动。《左传·桓公五年》云:“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春天的郊祭,就在惊蛰时节举行


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周礼》)在我国传统神话中,专司打雷的雷公是位鸟嘴、人身、有翅的神仙,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取天人合一、顺应天时之意。

莺飞草长仲春至
图片
图片

惊蛰时节的物候为:
一候桃始华
二候鸧鹒鸣
三候鹰化为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初绽,乃闹春之始。《诗经·豳风·七月》有云:“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仓庚(鸧鹒)”即黄鹂,因感春阳之气而开始鸣叫。布谷鸟古称“鸠”,“鹰化为鸠”是古人对物候变化的一个误解:仲春时节,人们很少看到鹰,但鸠却频繁出现,便认为是鹰变成了鸠。实际上此时鹰正躲起来孵育小鹰,鸠正忙着鸣叫求偶,所以出现了“鹰少鸠多”的现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13-6 桃花

发行日期:2013.3.16

设计者:郝旭东、李庆发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护养生。起居方面,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早睡早起,散步缓行,保持精神愉悦,有助于缓解“春困”

春霆骤动万象新
图片
图片

事实上,叫醒万物的并非有声的惊雷,而是自然的动能


庄子·天运》载:“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史记》称其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即归隐。庄子一生贫苦,但却不愿意做官。楚威王闻知庄子很有才能,派人专门请庄子做楚国的宰相,被庄子断然拒绝。
                         

图片

2000-20 古代思想家

(6-3)庄子

发行日期:2000年11月11日

设计者:袁熙坤


庄子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


魏晋玄学“祖述老庄”,庄子为其思想发源地之一,宋明理学以儒为主,融合道、释,也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庄子所倡导的自然而自由的精神追求,更对阮籍、嵇康、陶渊明、苏轼、李贽等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中国传统士大夫常出入于儒、道之间,身在庙堂而心在山林,其所追求的山林境界就是庄子哲学所昭示的境界。

于无声处听惊雷
图片
图片

惊蛰上接于天时;作为一种智慧,惊蛰下达于人事,是一个天人合一的节气。


惊蛰节气给予我们的道理之一在于明而动,如雷之盛大,如电火之丰美。它不仅是要自然界的生物醒过来,也启示人间的每个生命要醒过来,是精神的抖擞,更是意识的觉醒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今天恰逢学雷锋纪念日,我们不妨迎着春光,在无私奉献中实现自我,身体力行践行雷锋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13-3 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

题词发表50周年

(4-1)向雷锋同志学习

(4-2)学习钻研

(4-3)爱岗敬业

(4-4)助人为乐

发行日期:2013.3.5

设计者:李晨



节气诗词
图片
图片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本诗摆脱了景物诗窠臼。惊蛰节气,诗人着眼农人,去赞扬劳动之美,自诫尸位素餐,倡导为民谋利,体现出淡雅诗文背后,浓浓的人文情怀,这也是《观田家》广泛流传的思想之美。

参考资料:

  1. 余世存《时间之书》

  2. 《三联生活周刊·节气》

  3. 《中国大百科全书》


二十四节气书法:苏士澍

撰稿:郝铁军

封面、海报设计:于童

编辑:刘暘

排版:孙旗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江苏苏州将启用“铿锵玫瑰”数字化防伪邮资机宣传戳(打印型)
下一篇:第1318期 方寸铭记|周恩来诞辰124周年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