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元宵雅戏话灯谜

[日期:2021-02-26] 来源:集邮博览  作者:陈康 [字体: ]
图片
图片
图片
yuan
xiao
jie
图片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图片


春节期间,春耕尚未到来,不必准备劳作,是一年中最难得的闲适时段,也是百姓放飞心情的最佳时机,而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待皓月当空,男女老幼竞相涌上街头,灯市花灯高悬,逛灯市、赏花灯、猜灯谜,人们流连在灯光月影间(图1)。《燕京岁时记》提到“灯节”时说,“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谓之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灯节是非常热闹的,自古以来已融合了诸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多彩,主要还是赏彩灯、舞狮子、踩高跷等。如北京“悬灯胜处”为“则正阳门之东月城下、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为最”。


图片

(图1)


元宵节与中秋节都是以赏月为主的节日,每当皓月当空时,就要热闹起来。中秋之夜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而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挂灯、赏灯,我以为中秋节是文聚,而元宵节是武闹。元宵节突出一个“闹”字,这个“闹”是热闹,包含着很多活动内容,有狂欢的意味,但赏灯、猜灯谜则属于文闹、雅戏了。


图片

(图2)


灯谜是贴在灯上的,元宵之夜彩灯高悬,游人如织,赏灯之余,以猜度灯谜为乐,既有益智的功效,又能撩人兴致,活跃气氛,猜中者还能获赠如笔墨、息香、白扇之类雅致的小物件(图2)。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说:“十字街搭木棚,挂大灯一,俗曰灯……或写灯谜,环立猜射之。”《光绪嘉定县志》云:“好事者或为藏头诗句,悬杂物于几,任人商揣,曰‘灯谜’,亦曰‘弹壁灯’,揣着者,其物听其取去。”


图片

(图3)


中国的谜语源远流长,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即富有隐喻和暗示性质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中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谜语有了重大发展。到了宋代,谜语得以迅速发展,造就了一批专业谜语和谜社组织,同时诞生了“灯谜”(图3),从此开创了民间谜语和灯谜“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宋代国家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文化繁荣,提倡元宵节官民同乐,商家也不失时机地创制出各种灯彩来迎合市场需求。据说灯谜是南宋著名的奸臣贾似道首创的,但不管如何,这种新鲜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众多的观灯者。清代顾震涛作有一首诗《打灯谜》:“一灯如豆挂门旁,草野能随艺苑忙。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短短几句,极为传神地写尽了猜灯谜人专注的神态。

图片

(图4)


千余年来,在灯谜的流传中,产生过很多别名,如庾辞、字谜、诗谜、藏头、反切、弹壁灯、灯谜、文虎、灯虎等。灯谜是写在彩灯上的文字游戏,其主体由谜面、谜目和谜底3部分组成(图4)。开始时必定是简单的,有了文人的参与后,灯谜才有了文学色彩。宋代时,城中勾栏瓦舍众多,文人在此饮酒、赋诗、作对,施展才学,逐渐被植入到灯谜中,产生了很多新奇好玩的猜法。最常用的是“离合法”,先把一个字拆分开,举一“如”字,先分为“女”和“口”两个字,即从汉字特点出发,用离(拆字)合(合并)作字谜。文人制灯谜,谜底自然要不易猜中,如同猎人猎虎而虎不容易被射中一般,故灯谜又有了一个词,叫“灯虎”。

灯谜制作也有雅和俗之分,买卖商家的灯谜多为粗鄙直白,而文人雅士的灯谜自然要更有文化色彩。灯谜是讲谜格的,算起来得有50余种不同要求的谜格。所谓谜格,就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创制的,对谜底的结构进行重新包装、调整、组合、排列,这就是“格助谜话,格为谜语”。有的谜格规定有字数的限定,如素心格的谜底要3字以上,燕尾格要2字以上,求凰格要求谜底与谜面对仗,讲的是平仄,另外还要求在谜底上附加有对偶意义的关联词,这就有很大的难度了。

灯彩上的文字多为灯联与灯谜,二者都是挂在灯上的,但灯联只图个吉庆,没有隐语,无需猜度。而灯谜则不同,文字表面上是隐语,但是要给猜谜者提供方向。凡有高难度的灯谜,猜中者有奖。但若将灯联转化为灯谜,是要有技巧的,通常都明确地提示是“何物”。明代时,在杭州西湖都要举办元宵灯谜会,一日画家徐文长夜游西湖,只见一众人围一灯争论不休,原来灯上有一联曰“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打一寻常之物。但难的是要求也用一联对出上联,众人一时无人对出。徐文长口占一联“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原来,上联的谜底是“油灯”,下联谜底是“杆秤”。

我认为最有意思的灯谜是彩灯上不着一字,谜底是打一中草药名,即“白芷(纸)”。而最有文学色彩的灯谜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则灯谜源于东汉孝女曹娥,其年十四,为寻溺江而亡的父亲,舍身投江,经5日抱父尸出。会稽上虞县令度尚为表其孝行而为其立碑,被称为《孝女曹娥碑》。度尚先让属吏魏朗为碑文操笔,久而未出,遂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大才子蔡邕闻讯来观,极推其文采,阅毕题了以上8字于碑阴,其隐“绝妙好词”4字。后人极度赞赏此语,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云:“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解释为:“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于字为“妙”;“外孙”,子女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于字为“辞”。它的构成是用化形衍义而成,谜底的每个字都要左右或上下,曹娥格也成为猜谜语中最常见的谜格之一。

在我国四大名著中,有3部都有元宵节赏灯、猜谜的描述。其中,《红楼梦》第18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的情节最为生动,说的是元春定在正月十五元宵夜回府省亲,贾府安排了盛大的场面,“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元春回宫后制一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特命太监送来贾府给大家助兴,并要每人再做一个带回宫中,按灯谜的水平高低领不同的赏赐,搅得贾府上上下下人人争相制作灯谜互猜。贾母作的是“猴子身轻站树梢”,谜底是“荔枝”;贾政作的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用言,有言必答”,谜底是“砚台”;惜春作的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谜底是“佛前海灯”;探春作的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是“风筝”;迎春作的是“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用”,谜底是“算盘”。那么谁作得最好而得到了元春赏赐的头奖呢?当属迎春,她作的谜称得上是最一语双关的灯谜。

图片

(图5)


灯谜一般是利用汉语字词多意的特点,谜面不作原意的解释,从而得出谜底别样的意思,即所谓“谜贵别解”,别解才能成谜。灯谜的构成不同于谜语,谜语的谜底范围窄,只有少量是字谜,多数都是用动植物、事物等入谜,而灯谜的谜底无论是字词、成语、诗词到事物、事件、人名、地名等皆可入谜(图5)。而且灯谜是有很多规则的,要遵循严格的规矩,文学性强,猜谜的难度也就大,需要有一定的学识。比如谜面和谜底中不能有雷同的字眼,否则便是“犯面”“露面”。从逻辑来说,谜面和谜底不能“倒吊”,应该是谜面上概念的外延必须小于谜底概念的外延,反之违规。

图片

(图6)


正因为灯谜具有的无穷的魅力,才在上千年的发展中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炫目的门类,在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赏灯、猜灯谜成为元宵节的保留节目,深受大众的欢迎。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元宵节》邮票1套3枚,其中第2枚“赏花灯”邮票画面上展示的是各种彩灯,有5个人正围着灯彩欣赏,右上方一菱形灯上写有一则灯谜:“站着没有坐着高,一年四季穿皮袄。看见生人它就叫,看见主人把尾摇。”设计者独具匠心地采用无色变红荧光油墨印刷的谜底“狗”字,在紫光灯照射下跃然纸上(图6)。

图片

(图7)


2006年,香港发行了《民间灯彩》邮票1套3枚加小型张1枚,小型张边纸上有3盏花灯,每盏花灯上都有一则灯谜,自左向右分别是“方寸薄纸、整齐牙齿。任人差使、传情达意。”“方方身躯,长披绿衣。日夜索食,饭菜不思。”“元旦授勋”,谜底均为“射一物”(图7),诸位不妨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第1110期 明理 增信 崇德 力行——党史专家陈晋做客第十一期“文脉·国脉”文化大讲堂
下一篇:福利等你来拿:法罗群岛2月新邮回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