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总公司更名 新邮何去何从

[日期:2021-01-01] 来源:毕氏邮品网  作者: [字体: ]
总公司更名 新邮何去何从         2021年1月1日 沈阳多云,最高气温-8度。

毕氏2020年精品邮票展销季

    【转载请注明“毕氏邮品网www.bs168.com”】集邮界新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中国集邮总公司”企业改制完成,变为“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了,公司将如何破局中国集邮的衰落?

    目前来看,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实行新邮减量政策,来提振中国集邮,效果如何,大家已经看到,2020年年票整体价格不低于面值了,但这个历经三年才获得的成果能维持多久呢?中国集邮从此就高枕无忧了吗?中国集邮就会振兴了吗?

    曾看过一篇讲述美国历史和现状文章,大意是美国集邮在几十年前进入繁荣期,邮政为了鼓励集邮者,制作了定位册,激发了集邮者求全的心理,尽管需求一度增加,无奈邮票越来越多,终于压垮了集邮者的需求资金,让美国集邮从此一蹶不振了。文章担忧中国集邮正在走美国的老路,迟早会有崩盘的那一天。这篇文章确实是有警示作用,我们的新邮不就是年复一年的增加品种,无尽无休,而集邮群体却不能增加吗?美国尚且可以自由使用新邮,而我们还没有做到,想一想我们岂不是更不利?可见避免集邮衰落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增加集邮者数量,一个是建立新邮保有量的动态平衡。

    如何增加集邮者的群体数量?集邮市场开办三十多年以来,什么时候集邮品价格上涨了,集邮者数量才会增加。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看,集邮品价格上涨是集邮群体增加关键。如何让集邮品价格上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是集邮品价格上涨的黄金期,但是那个时候集邮品的发行量并不低,导致集邮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是集邮人数增加,需求增加。为什么进入二十一世纪集邮群体数量减少了呢?就是因为随着新邮消耗的减少,新邮供大于求导致了集邮衰落。2006-2012年,集邮曾迎来了一个老票收藏的“小温期”,主要原因是老票的数量不会增加,价格上涨吸引了集邮者加入,包括一些“八零后“”九零后”。随后文交所的兴起,大炒新邮,导致新邮的发行量再次增加,把中国集邮带上了风险之路,最终被叫停!这个新世纪“小温期”历经五六年,兴于老票价值投资,毁于新邮炒作。以上事实可以得出结论,老票投资可以兴邮,新邮炒作迟早害邮。

    什么叫做新邮保有量的动态平衡?就是新邮存世量要保持在合理水平。当集邮群体减少时,就要减少新邮保有量;当集邮群体数量增加时提高新邮保有量。现在新邮供大于求,才会有深幅打折的尴尬。如何减少新邮保有量呢?新邮取消发行不现实,但是可以消耗新邮,让每年新邮增加量与消耗形成动态平衡,就有利于新邮价格回归正轨。现在新邮采用减少发行量策略,再怎么减少发行量,没有消耗,新邮保有量还是会越来越多,只有消耗才是最有效的,消耗不行还可以销毁。

    如果不想销毁新邮,还想增加集邮群体数量,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办法,学学纪念币网约策略,把新邮红利分给广大民众,不要再搞“摇号”“限售”这种垄断手法了。垄断只能让少数人获利,外人很难进入,何来扩大集邮队伍?例如:每年新邮生肖大小版邮折摇号参与者只有几十万人,而武夷山纪念币参与预约的高达几百万人,这说明了什么?很明显垄断不利于扩大参与者数量。说到这里也许会让那些大小版预定户的不满,其实他们也是受害者。例如:他们面值购买到大小版,但收益率还不到50%,要知道这些大小版发行量只有几十万一二百万套,这么点收益率不是很可怜吗?看看武夷山纪念币,过亿的发行量可以获利面值二倍多,这难道不是新邮垄断导致的收益率锐减吗?千招万招,不能使集邮队伍增加,都是昏招。

    最后希望“中国集邮有限公司”能够认清现实,锐意进取,在牛年给集邮界带来惊喜。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2020年邮币市场行情总结
下一篇:新邮花不发 老票柳成荫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