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另眼相看编年票

[日期:2006-12-05] 来源:理财周刊   作者:宝 木 [字体: ]

  说起编年票,大多数集藏者和邮商都会无奈地摇头叹息,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毕竟编年票自1992年亮相之后,其总体表现非常糟糕,至今依然有超过半数的品种在市场上低于面值交易。而且2006年刚刚发行的编年邮票,仍然有过半数量陷于打折窘况。

  编年邮票如此长时间、大规模地出现打折表现,这在中国的邮票发行史上和邮市历史中也属于绝无仅有,因此市场人士将编年邮票称为“垃圾票”,其中透露出限铁不成钢的愤懑。尽管这种称呼并不雅观,但瞧瞧大量按面值在二级市场打折的编年票,它们的处境是十分悲惨的。那么,编年邮票会不会由废铁变成“钢”呢?这个问题需要从综合的角度分析,才能够得出合情合理的结论。笔者试分析如下:

  存量至关重要

  一种邮票在市场上的存量,往往决定着其在藏品市场上的价格定位,虽然这种因素不是唯一的,但也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法则,是任何藏品都无法抗拒的。

  应该看到,编年邮票存在着先天不足,即2001年之前所发行的编年邮票,都处于发行量偏大的状况,个别年份的编年邮票则创出了新中国邮票发行量的天量,这就是造成编年邮票长期打折的根本原因。而一级市场违背市场价值规律低价抛售(同样也是违规行为),无疑令编年邮票的市场低迷呈雪上加霜格局,形成了致命的价格体系雪崩。

  自然,随着近年来国家邮政局正视编年票在市场上不合理现状,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如2004年和2006年连续的大销毁行动,使得编年票糟糕的市场表现出现了些许转机,一度在市场上跌势汹汹而成为打折寄信票的1992~2001年邮票,其市场露脸机会越来越少,且在2005年的打折票中占据比例已不足20%,主要是一些面值高的小型张品种,套票比例呈不断缩小状态。

  反映到市场上,一度人见人弃的编年票价格也出现了微妙变化,像过去8年中仅“虢国夫人”、“叶挺”和“长征胜利60周年”等个别几套邮票站在面值上方外,其他都属于打折票成员的编年票,自2004年10月份开始,站上面值的品种就不断地在增多。目前2001年之前发行的大多数人物题材邮票都已在面值上方,诸如“民主人士”、“陈毅”“宋庆龄”和“古代思想家”等邮票的价格已超越了面值,且市场上往往出现一票难求之态。另外一些过去并不为人看好的品种同样也已回归面值。除了不少单枚成套邮票外,像“中国汽车”、“中国飞机”、“北京立交桥”、“龙(文物)”、“长江公路拱桥”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等,而接近面值的就更多了,如“抗战胜利50周年”、“铁路运输”、“震后新唐山”和“吉林雾淞”等等。说明经过多年来的消耗和2004年大销毁以及今年初封库销毁之后,市场存量减少是实实在在的,至少现在有过半数2001年之前发行的编年票,要想“收购”上万套已是困难重重的事。

  题材为王是重点

  题材是邮票的灵魂。一个好的题材,如果再具备上乘的设计与印刷,往往会造就精品,这一点无论是老纪特还是JT邮票,再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考验之后,都会显山露水地表现出自身的价值。我们从老纪特邮票中的“黄山”、“梅兰芳”、“牡丹”、“金鱼”和“菊花”等精品上,就可以感受到它们那题材与设计出挑的价值,也同样会引领市场价格的高企。在过去的20多年市场大行情中,老纪特邮票呼风唤雨的强势品种,几乎就集中在这些精品邮票里。与此类似的JT邮票也是如此。像“齐白石”、“奔马”、“留园”、“荷花”、“西厢记”、“庚申年”、“四五计划”和“西游记”等都是屈指可数的上佳题材,精品的价值也在邮市上显露得淋漓尽致。至少在今年上半年的复苏行情中,这些题材好的精品邮票已凸显出良好的强势风范。

  在这些题材上乘的邮票中,绝大多数都存在着一些惊人的共同点,如发行量在同期发行的邮票中并不少,有些还高于其他邮票的发行量。再有的就是超过70%的邮票都是4枚以上的大套票,而且8枚及以上的大套票比例不低。但在全部发行的邮票中,大套票成为精品的概率似乎更加高。尤其是题材出类拔萃的大套票,成为精品行列的强势品种的比例高得惊人。这种绝非偶然的现象,是值得投资者思考的。虽然编年邮票发行8枚以上(含8枚邮票)大套票的套数不多,但5枚以上的大套票不少,其中就不乏题材好的精品邮票,如“京剧丑角”、“上海浦东”、“五台古刹”、“普陀秀色”、“古代思想家”、“东周青铜器”和名家绘画作品等邮票,都是与JT精品邮票相比毫不逊色的品种。至于成为了套票小版张或小版票的“黄山”、“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和“民族大团结”等,更是老纪特与JT邮票中所没有的,其精美程度已处于更上一层楼的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大套票成为精品乃至强势邮票的概率非常大,而发行部门在选择时,也往往将重要的、上佳的题材纳人大套票的发行范畴,使之成为精品有了先天的条件。

  纵观编年票中的强势品种,几乎都是受集藏者欢迎的出色题材,如古典绘画题材中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步辇图”、“清明上河图”和“洛神赋图”,中国名著中的“聊斋志异”系列,花卉系列,近代画家作品选系列等等,这些题材在老纪特和JT邮票中同样深受欢迎,也是市价高企的题材品种。

  减量板块值得关注

  2000年以来,国家邮政局为了救市,采取了发行缩量品种的措施,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板块——小版张,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小版票,也导致了市场在2001年之后热点转移到小版张与小版票上,直到现在小版张和小版票依然是市场的炒作热点。不过笔者认为,小版张的消耗量不大,发行量几乎就等于存世量,目前市场价格也已经体现出强势特征,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同,在此不作展开论述。倒是2001年以来的编年套票出现的大幅减量必须关注,尤其是2003年以来的地量品种更加值得关注,因为这些套票的发行量均在1000万套左右,已接近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发行量水平。考虑到不少品种在二级市场上的打折消耗以及2003年之前纳入销毁的情况,可以肯定其中不少邮票的存世量已不大,加之市场热衷于以小版票为基础单位的交易,版票的数量就更少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单枚成套小版票价格高的原因所在。我们从处于15年来地量的2003年小型(全)张近年来价格表现中,就能够感受到这种情况,如“聊斋(3)”小型张的价格不断走高,“民运会”小全张的货源不断匮乏,均反映出这段时间编年邮票因量的减少,而突显出逐步走强的脉动。当然,其中一些没有小版张、题材又好的编年套票,后市的机遇定会变得不同寻常。

  考虑到大量编年票目前的市场价格极低,因此不少题材颇佳的品种投资潜力巨大,一旦销毁如管理层希望的那样彻底,那么在市场走好之际,编年票价格回升到面值附近并不困难,这也是应该可以看到的基本目标。就目前看,一些价格偏低的编年套票即使回归面值,其投资收益也已经不小了,而现在已经在市场上高于面值的强势编年票,会凸显高人一等的强势品种风范,投资收益也将更加惊人,这也许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走势明显趋稳 "吉祥物"小版张成交量放大
下一篇:新邮预订对邮市的影响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