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局说法 市场发展已背离初衷
从目前记者了解的情况看,邮局改变主意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
“那个地方不叫邮币卡市场,而是集邮交流中心。”市邮政局业管部主任郭女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这样“纠正”了记者的“错误”。
郭女士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中山路一带有很多身上挎个背包沿街叫卖邮票的邮商,市邮局就产生了在厦门成立一家集邮交流中心、“整编”这些“流浪汉”的想法。
“恰巧当时从梧村到新华路没有邮政支局,邮票交易又不需要太大的地方,而白鹭宾馆正好有这样一个场所,所以市邮政局就在1997年和白鹭宾馆签约,以每年20万元的租金租下了宾馆虎园路约400平米的店面。”邮局办公室主任龚宁回忆说。
邮局将这块场地租过来后,部分用做邮政支局、邮政储蓄,大部分则作为集邮交流中心的经营场所,分租给了邮商。
不过,这个集邮交流中心并没有按照邮局的设想发展。
“因为管理上的困难,邮商的经营品种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郭女士说,随着邮商数量的增加和后来邮市的冷清,邮商开始了多种经营,如钱币、票证、卡片等等,邮票反而被“边缘化”了。“久而久之,‘集邮交流中心’就被淡忘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邮币卡市场’。”
管理邮商和提供邮票交流场所两个目的,一个都没有达到,厦门市邮政局开始考虑放弃邮币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