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场馆》的闪亮登场,2007年纪特新邮发行已告结束,全年共发行邮票33套,其中,邮票84枚,小型张3枚,小全张2枚,小本票3本,小版张(含不干胶品种,不含兑奖和生肖赠送张)7枚,每套邮票邮局售价171.7元。回眸2007年五彩缤纷的新邮,我们不难发现2007年新邮有四多:
一是临时增发多。2007年临时增发新邮6套,占全年计划发行总数的22.22%,其中3月20日增发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特种邮票1套1枚;4月6日增发了《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6月8日增发了《重庆建设》特种邮票1套2枚;7月28日增发了《中华全国集邮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小型张1枚;8月8日增发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项目(二)》纪念邮票1套6枚;12月19日增发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和吉祥物》特种邮票1套2枚,小本票1本。另外,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增发了小全张1枚。其实,一些增发的选题是可以预见的,而临时增发邮票的增多,也说明全年邮票发行计划的前瞻性、周密性不强,其科学性和严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纪票特发多。为了纪念某人或某事,本应发纪念邮票的,由于种种原因而改发特种邮票,2007年这样的发行就有7套之多,占发行总数的21.21%。其中,为纪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而发行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特种邮票;为纪念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诞生一百周年,而发行了《李可染作品选》特种邮票;为纪念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建交57周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联合发行了《舞龙舞狮》特种邮票;为纪念重庆市直辖十周年,而发行了《重庆建设》特种邮票;为纪念女足世界杯在我国举行,而发行了《FIFA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会徽》特种邮票;为纪念特奥会在上海召开,而发行了《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特种邮票;为纪念“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绕月成功并发回第一幅月面图像,而发行了《中国探月首飞成功纪念》特种邮票;为纪念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而发行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和吉祥物》特种邮票。其实,纪票特发,虽然邮票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但由于主题的模糊,其纪念意义也相对有所削弱,宣传效果要打折扣。看来,纪念邮票并非都适合纪票特发这一形式。
三是单枚套票多。能发行单枚套票,本身就说明其题材的重要和内容的丰富,与此同时也能降低套票的面值,减轻集邮者的负担,因此,发行方近年来屡试不爽。2007年全年发行33'套邮票,就有8套为单枚套票,占所发行套数的24.24%,其中有《丁亥年》、《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同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FIFA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会徽》、《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和《中国探月首飞成功纪念》。这些单枚套票,单枚而不简单,它们无论是设计的创新,还是工艺的精湛,以及邮票的信息量、观赏性,都是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
四是新邮变化多。除了临时增发外,全年新邮无论是发行日期,还是名称等内容都发生了相应变化,由于发行计划的频繁调整,新邮提前或推迟发行在所难免。原计划中有5套邮票发行日期提前,《扬州园林》由原计划的4月16日提前的4月8日发行;《五大连池》由原计划的7月22日提前到6月19日发行,邮票枚数也由2枚增至3枚;《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由原计划的9月22日提前到7月10日发行;《金湖》由原计划的10月20日提前到9月2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楷书》由原计划的12月8日提前到11月5日发行。原计划中有4套邮票推迟了发行,《清皇陵建筑》由原计划的4月29日推迟到5月12日发行;《长江三峡库区古迹》由原计划的6月18日推迟到10月13日发行。《井冈山与波波山》不仅更名为《贡嘎山写波波山》,而且发行时间也由原计划的9月8日推迟到11月22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场馆》不仅更名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场馆》,也由原计划的8月8日推迟到了12月20日。一些邮票名称经过多次修改直到发行时才得以确定,《2007年女足世界杯》更名为《FIFA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会徽》;《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名为《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发射纪念》更名为《中国探月首飞成功纪念》。至于一些邮票规格等项目的变化就不一一列举了。好一个“变”字当头,2007年新邮变化之多之快,令人眼花缭乱,措手不及,不仅导致邮票序号的混乱,为集邮者带来诸多不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计划的随意性太强,着来,邮票发行的严肃性、权威性、规范性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