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开创钱币文化传播事业的新局面(钱币)

[日期:2007-11-09] 来源:  作者: [字体: ]
本稿刊载于2007年11月上旬出版的第二十一期《钱币》报(博览会特刊)上,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www.jibi.net),谢谢!

《钱币》报作为国内钱币文化传播事业的“先锋”,从试创刊走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波浪式大发展的局面,在业界和集藏群体中赢得了广泛的认知,并拥有一批忠诚度很高的读者。对于我们来说,把读者的满意程度视为追求的最高目标,读者的需要,钱币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最真实的需要。

当前,中国的钱币事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借助奥运这股东风正在走入公众主流视野中,钱币文化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传承和弘扬钱币文化发展文脉,扩大钱币收藏影响力,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系,紧密围绕并服务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推动中国钱币事业平稳、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我们工作的最高宗旨。

对于重视和支持钱币文化理论体系的建设,鼓励和培养作者独立思考和深度研究的积极性,组织各种专题的研究发布,对于培育和提升钱币收藏文化氛围等各方面,《钱币》报都发挥了重要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曾经取得的小小成绩得益于竞争环境的不充分,读者可以给予我们充分的时间和了解,让我们慢慢地由“苗”长成“树”。 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努力推出更多德才学养兼备的优秀作者和更多思想性、艺术性、文化性俱佳的优秀文章,不断丰富钱币收藏者的精神文化需求,道泉友之所想,抒泉友之所愿,发泉友之所情。

夜渐深,编辑部办公室的灯光却因为热烈的讨论、忙碌的工作而显得更加明亮。这是寻常场景。

每当见到责任编辑和拼版人员在出样前工作到半夜;每当见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稿件,全国的作者和读者争先恐后地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每当看到国内业界提起我们翘起的大拇指;每当海外收藏者飘扬过海给我们发来的感谢信。正是在业界和读者的鼓励、鼓舞之中,我们共同走过了《钱币》报从筹备到创刊到发展三年多来的风风雨雨。《钱币》报在社会效益上的一大成功,就是拓展了受众群体,使主流意识形态、健康钱币收藏理念和审美意识的传播有了渠道、界面和阵地,让钱币收藏者有了一张真正反映他们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行为方式的报纸。有阵地才有导向,有阵地才有话语权,才能把这个市场的声音有效、有力地传播出去。

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有意识地开始推出一些以策划性的选题,通过对钱币事业大局、趋势的把握和提炼,去芜存精,原则性地摘选,站在高处看到的风景会更宽阔也更清晰。在编辑处理、版式上也作了清雅的调整,在阅读美感上更接近我们读者的品位,更能反映钱币的文化深度,拉近与收藏大众的距离。

今后,我们还将利用《钱币》报现有的资源和经验,建立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需要、符合钱币事业发展内在规律、符合钱币收藏群体审美需要的钱币文化传播机制,利用我们日渐成熟的品牌与市场,去争取更大更多的话语权,通过积淀和升华,用独特的审点,独到的视角,独到的处理方式去“料理”,烹制出一道更加生动妙趣、脍炙读者的钱币文化传播大餐。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对新邮预订的六项建议(李天茂)
下一篇:鼠年贺岁银条成投资市场新宠(天天商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