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邮市继续表现出“歇秋”疲态,与前两年的秋季邮市一样,呈现出新邮价格快速下滑乃至创新低的格局。尽管国庆长假的邮市,没有重蹈前几年“十一”期间暴跌的走势,但市场依然难以摆脱低迷状态。当7天长假结束之后,邮市调整态势又卷土重来,令黄金周中的反弹成果化为乌有。
综观“十一”前后的市场表现,可以发现,目前的邮市继续维持调整状态。但随着不少热点品种价格的走低,市场的抛压也逐步减少,而承接盘却不断出现。
笔者认为,近期调整将是今年的最后一次。当调整一旦完成后,市场在岁末年初将会呈现较大级别的行情,否则其后市将步入下台阶的格局。
新邮跌势难止
从10月份的邮市表现来看,创新低的品种均是2007年的高溢价热点新邮。如“奥运吉祥物”普片(小片形式)价格从9月底反弹,但仅回升到21元即告不支,到10月底再度滑落到17.5元。这说明跟风者非常谨慎,毕竟前期的巨幅跳水,依然让市场人士心有余悸。“恭贺新禧”小全张同样回升乏力,到10月底,其价格再度从18.5元滑落到15元左右;而“建军80周年”小版张更是弱势尽现,在“十一”黄金周仅反弹至21元就回软,10月底已创出18元新低。
与此同时,“香港回归十周年”小全张重新回落至23元;“文房四宝”和“绵竹年画”丝绸小版张也下挫到86元和32元。此外,“邮联六大”双连小型张继续在40元下方盘旋,并且后市创新低可能性依然存在。10月份表现靓眼的是10月15日发行的“十七大”小型张,其价格当日高开在7元附近,高于6元面值,此后就一路攀升到月底,价格也上扬至9.5元。
小版张欲振乏力
小版张出现了明显的分化,2003至2004年发行的小版张,继续担纲市场的领涨角色。像2003年发行的“羊年”小版张价格在国庆期间创出了103元的历史新高,且半个月的涨幅高达30%,让人感觉2003年小版张每次反弹时,都有“黑马”奔出。
不过囿于市道的低迷,其他品种回升力度有限,到10月底,不少品种跌至4个月来低位。如“崆峒山”、“鼓浪屿”、“网师园”、和“重阳节”小版张的价格,分别下滑到120元、140元、86元和27.5元;2004年小版张中的“中国名亭”、“国旗国徽”、“司马光砸缸”和“隶书”小版张价格,下挫至61元、44元、42元和35元,已低于9月中旬的调整低点。至于今年发行的“邮储银行”、“石湾陶瓷”、“猪年”小版张和赠送小版张价格,更是回调至24元、15元、15.8元和13元,走势颓萎。
编年张“跌跌”不休
编年小型张回调压力加重,尤其是强势的“步辇图”、“八仙过海”、“百合花”、“和谐铁路”和“聊斋(3)”小型张整盒价格,在10月底分别下滑到2130元、1250元、1580元、1950元和1630元;“香港回归”、“九寨沟”、“春节”、“大足石刻”和“十运会”小型张的整盒价格,也分别下挫至570元、580元、600元、750元和780元。而“鼓浪屿”、“民运会”、“武强年画”、“兜兰”和“炎帝陵”小全张整盒价已回落到1150元、670元、1250元、950元和330元。
点评:
尽管国庆期间邮市出现了短暂的反弹行情,但长假结束后邮品回落速度明显加快,反映了“歇秋”行情的调整已步入了尾声阶段。
展望11月份的邮市趋势,受到一年一度新邮预订的影响,市场波动在所难免。而这个时期也是真假消息满天飞的时候,投资者必须对各种消息加以甄别。
此外,随着年末的临近,邮市的岁尾年票行情也将进入预热阶段,2007年新邮的热点会逐步提升。所以11月份是邮市承上启下的一个月,也是邮市变盘的时刻。市场人士必须重点留意新邮预订政策和基本面可能发生的变化。一句话:11月份的邮市不进则退。
综观“十一”前后的市场表现,可以发现,目前的邮市继续维持调整状态。但随着不少热点品种价格的走低,市场的抛压也逐步减少,而承接盘却不断出现。
笔者认为,近期调整将是今年的最后一次。当调整一旦完成后,市场在岁末年初将会呈现较大级别的行情,否则其后市将步入下台阶的格局。
新邮跌势难止
从10月份的邮市表现来看,创新低的品种均是2007年的高溢价热点新邮。如“奥运吉祥物”普片(小片形式)价格从9月底反弹,但仅回升到21元即告不支,到10月底再度滑落到17.5元。这说明跟风者非常谨慎,毕竟前期的巨幅跳水,依然让市场人士心有余悸。“恭贺新禧”小全张同样回升乏力,到10月底,其价格再度从18.5元滑落到15元左右;而“建军80周年”小版张更是弱势尽现,在“十一”黄金周仅反弹至21元就回软,10月底已创出18元新低。
与此同时,“香港回归十周年”小全张重新回落至23元;“文房四宝”和“绵竹年画”丝绸小版张也下挫到86元和32元。此外,“邮联六大”双连小型张继续在40元下方盘旋,并且后市创新低可能性依然存在。10月份表现靓眼的是10月15日发行的“十七大”小型张,其价格当日高开在7元附近,高于6元面值,此后就一路攀升到月底,价格也上扬至9.5元。
小版张欲振乏力
小版张出现了明显的分化,2003至2004年发行的小版张,继续担纲市场的领涨角色。像2003年发行的“羊年”小版张价格在国庆期间创出了103元的历史新高,且半个月的涨幅高达30%,让人感觉2003年小版张每次反弹时,都有“黑马”奔出。
不过囿于市道的低迷,其他品种回升力度有限,到10月底,不少品种跌至4个月来低位。如“崆峒山”、“鼓浪屿”、“网师园”、和“重阳节”小版张的价格,分别下滑到120元、140元、86元和27.5元;2004年小版张中的“中国名亭”、“国旗国徽”、“司马光砸缸”和“隶书”小版张价格,下挫至61元、44元、42元和35元,已低于9月中旬的调整低点。至于今年发行的“邮储银行”、“石湾陶瓷”、“猪年”小版张和赠送小版张价格,更是回调至24元、15元、15.8元和13元,走势颓萎。
编年张“跌跌”不休
编年小型张回调压力加重,尤其是强势的“步辇图”、“八仙过海”、“百合花”、“和谐铁路”和“聊斋(3)”小型张整盒价格,在10月底分别下滑到2130元、1250元、1580元、1950元和1630元;“香港回归”、“九寨沟”、“春节”、“大足石刻”和“十运会”小型张的整盒价格,也分别下挫至570元、580元、600元、750元和780元。而“鼓浪屿”、“民运会”、“武强年画”、“兜兰”和“炎帝陵”小全张整盒价已回落到1150元、670元、1250元、950元和330元。
点评:
尽管国庆期间邮市出现了短暂的反弹行情,但长假结束后邮品回落速度明显加快,反映了“歇秋”行情的调整已步入了尾声阶段。
展望11月份的邮市趋势,受到一年一度新邮预订的影响,市场波动在所难免。而这个时期也是真假消息满天飞的时候,投资者必须对各种消息加以甄别。
此外,随着年末的临近,邮市的岁尾年票行情也将进入预热阶段,2007年新邮的热点会逐步提升。所以11月份是邮市承上启下的一个月,也是邮市变盘的时刻。市场人士必须重点留意新邮预订政策和基本面可能发生的变化。一句话:11月份的邮市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