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曾先后三次走上邮票,分别是T38M《万里长城》(小型张)、1996-22《铁路建设》(T)第2枚“兰新铁路复线”和普29《万里长城》(明)第5组中的最后一枚“嘉峪关”。在这三枚邮票中,T38M《万里长城》(小型张)上的主题图案是万里长城最东端的山海关,而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仅仅是该小型张上的装饰图案而已。1996-22《铁路建设》(T)第2枚“兰新铁路复线”邮票中的嘉峪关也是作为一个地理标志出现的,小小的嘉峪关图案即使在放大镜下也很难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只有普29《万里长城》(明)第5组最后一枚邮票中的“主角”是嘉峪关。但普29《万里长城》(明)中的“嘉峪关”表现的是嘉峪关什么地方?从什么角度可以看到邮票上的景观?“十一”黄金周期间,我与邮友相约,从北京来到千里之外的嘉峪关,寻访普29《万里长城》(明)邮票中的“嘉峪关”。
嘉峪关门票是用“马踏飞燕”普通邮资明信片制作的,作为集邮者,精致小巧的门票让我惊喜不已。更让我惊喜的是,进入嘉峪关大门之后,我在嘉峪关的东闸门前发现了邮筒,于是我立即将事先准备好的纪念封投进了信筒之中。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我对普29《万里长城》(明)“嘉峪关”邮票景观寻觅了二十多分钟,仍一无所获。我拿出邮票请嘉峪关的工作人员指点迷津,工作人员告诉我说,邮票上表现的景观应该是嘉峪关最西边的两座关楼,往西走,出了关城,再向东看,就可以看到邮票上的景观了。于是我马不停蹄地来到工作人员所说的地点,终于看到了和普29《万里长城》(明)“嘉峪关”邮票相似的景观。
嘉峪关关城共有三座关楼,从东向西分别是光化楼、柔远楼和嘉峪关楼,邮票画面即是柔远楼和嘉峪关楼。正当我收拾行囊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其实邮票画面与实际景观并不一致。首先,邮票画面是平视的,而我眼前的嘉峪关关楼由于我所处的位置很低,必须仰视方能看见。再者,邮票画面上的关楼并无垛口,而眼前的关楼上却有垛口,从垛口的新旧程度看,垛口显然并不是后修的。还有,邮票画面的背景是祁连雪山,而眼前除了关楼之外并无任何山的身影。由此判断,我眼前的嘉峪关与邮票上的嘉峪关景物同而角度异。
我再次进入嘉峪关关城之中,并登上关楼寻觅,当我来到嘉峪关关城东北角楼回身向西北看去的时候,我脱口而出:“找到了,就是这里!”我眼前的嘉峪关关楼与邮票画面上的景观毫无二致。我将随身携带的两套相机和数个镜头全都请了出来,轮番上阵,一通狂拍。
寻访邮票上的嘉峪关,促使我对普29《万里长城》(明)“嘉峪关”邮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此时此刻,无论是眼前的嘉峪关,还是邮票上的嘉峪关,都让我百感交集。分手之时,我请同行的邮友为我拍摄一张纪念照,照片上有嘉峪关,有嘉峪关邮票,还有寻访邮票上的嘉峪关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