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李师傅收藏布票万余张 方寸之间感受生活变迁

[日期:2007-10-14]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张黎娜王海鹏 [字体: ]
  汗衫票、结婚布票、婴儿棉布票、下乡知识青年单人蚊帐票……这些看似奇怪的各类票名,对于生活在现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一个概念,然而对于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穿衣都得凭“布票”购买棉布才能缝制衣服。

  近日,记者来到居住在北郊的李小四家中,李小四是省纺织品公司的一名干部。对于“布票”这个名词,李小四记忆犹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人民的日常生活与今天截然不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票证繁多,往昔购物不像今天,除了要攒够足额的钞票之外,你还要费尽心机去寻找相应的购物票证,钱和票证缺一不可,否则,你的购物计划就会泡汤。那时,人们手头都不宽裕,遇到红白喜事一时周转不开凑不上份子,送上几张紧俏的票证也算一份不薄的厚礼,布票就是这些紧俏票证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票证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李小四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起票证的历史来。说着,李小四将他收藏几十年的“宝贝”抱了出来,“嚯!”3大本专题册子里面,装了万余张“布票”。对于出生在80年代的记者来说,也是第一次见到“布票”,只见李师傅的“布票”专题册内,一张张种类繁多、图案精美、品种各异的“布票”,被细心的李师傅按照出版年代、票面大小分门别类地整齐排列着。

  一尺、三尺、五尺,一寸、三寸、五寸等各类数值的“布票”一应俱全。1962年,武汉的结婚布票,1968年枝江县下乡知识青年单人蚊帐票,1962年武汉市发行的婴儿棉布票,1963年陕西布胶鞋票,1981年发行的军用汗衫、背心票,这些布票称谓各异、名目繁多、品种丰富。“布票”上面会集了全国各地名胜古迹、旅游景点,此外还有纺织、水利、农业、钢铁等行业的图案,一幅幅美妙绝伦的风土人情图案,无不跃然纸上,方寸虽小,但可包揽大千世界。这其中还有1973年陕西省发行的布票,上面印着西岳华山的壮丽景观。从1954年9月第一批发行的布票到1983年年底最后发行的一批布票,李师傅都收集入册。

  李师傅激动地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渐提升,老百姓才不再为穿衣发愁,布票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看着这些布票,能真切地体会到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极大改善。”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邮票收藏:方寸之间现乾坤(金融时报)
下一篇:奥运标志邮品“缩水”了(集邮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