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先算账,再考虑订新邮买新邮(吴荣先)

[日期:2007-10-11] 来源:中国邮币卡网   作者:吴荣先 [字体: ]

吴荣先

国庆遇到一位集邮公司经理,谈起这几年集邮收入,他不断叹气:王小二过年,一年如一年啊,我这个经理,也该混到头了。

2006年,该公司的集邮收入只有几十万元,比起1997年的上千万元来,只是小菜一碟。那么,这几年邮政靠什么生存呢?一不是卖邮票,二不是靠发信,寄挂号,主要靠邮政储蓄,靠代理储户买基金。2006年,该公司的集邮收入,占邮政总收入的4%还不到,邮政储蓄占了大头!

说起2008年的新邮预订,他的信心也不足。他算了一个小账:

1997年集邮高潮时,全国集邮人口2000万,邮票发行量平均在3000万套以上,2006年以后,集邮人口降到200万,而新邮发行在800万套以上。人口减少了十分之九,新邮量只减少到27%。按照1997年的量减下去,2007年只能发行300万套,也就是说,2007年的800万套,相当于1997年的7000多万套。1997年的3000万,后来只打23折还卖不掉,2007年的800万,必然也会打折,打折到什么程度,要看今后集邮者的人数,邮政窗口新邮的使用量而定。

实际上,目前集邮人口号称200万,可是你到邮市看看,集邮柜台只剩1/3还不到,这些邮商,一大半在炒股票与兼做别的生意!真正的集邮者与预订户,100万都难!如果新邮能订出100万,一定是邮商大户在作贡献,他们指望套票的赔钱,在小版或乌兰夫、和谐铁路之类的筋票赚钱。

800万新邮对于100万订户,是巨大的提款机,抽血机,只要别人订,不准别人用(特别是用邮量大的特快专递),还要加上一个商函局发行高价贺喜封、贺喜张之类的专用票(近似于普票)系列捞钱,邮人越发雪上加霜,捉襟见肘了。

算过账后,订不订新邮。买不买新邮,各人自己拿主意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快车下载]澳门·成语故事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每周市场风云(宝木)
下一篇:新邮首发纪念戳应规范(张万国)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