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本应该出现的秋季行情,却没有任何消息,反过来,市场人气一日不如一日,几乎所有的品种,价格都呈单边下滑的趋势。市场一度活跃的品种,在9月,颓势尽显。如“文房四宝”丝绸小版,从120元最低跌至92元,跌幅近24%。“绵竹”丝绸版的价格,也由月初43元,阴滑至月末的37元。两款“运动项目”不干胶,都从38元降至33元,“奥运”则从86元走低到80元。“吉祥物”和“会徽”小版,高时分别为106和137元,现在只有93和116元。“香港10年”小全张直线滑落,从36元降到了28元。新款“六邮”双连张,更是从50元落至53元。回看9月市场K线图,一条大阴线从月头打到月尾,用股市上的话说,根本没有给多方任何喘气的机会。
类似现象,自有邮市以来,还是第一次,就连冰河低谷的2000年前后,也没有出现这样的反常走势。许多老邮民连呼看不懂,难道这邮市,真的东风无力,大势已去了吗?
9月邮市之“跌”,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分析困扰市场的这个“跌”字,结构很有意思,一是“失”,一是“足”,两字组合到一起,因失足而下跌,真的既形象又生动。那么9月邮市这一“足”,究竟“失”在何处呢?理由多多,但归根到底,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失”在资金之上。
现代经济社会,资金是逐利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资金自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资金,确实是万万不能的。邮市作为投机性非常强的市场,无论升跌,玩的就是资金。没有资金,就没有人气,没有人气就没有成交,没有成交就没有行情。这是自然而朴素的道理。
9月邮市资金去哪儿了?准确些说,9月资金不去邮市去哪儿了?
去股票市场,去基金市场了。
其实9月股市表现也不是太好,但即便不好,每天都有股票天天都高挂在涨停榜上。涨停就表明有10%的利润,如果像ST金泰,连拉42个5%的涨停板,那又是一个什么暴富概念? 不仅仅如此,股市与邮市相比,有许多优越之处,邮市运作的专业性太强,圈外人轻易不敢淌这深水。而股市,只要对其中三五只有所了解就足够了;邮市变现能力太差,或进或出,都不便利操作。而股市,借助电脑,就可自如开展交易;最重要的,邮票收藏价值与上市公司业绩,两者未来预期不可相比,后者是多变的,成长的(或反之),其升值前景,自然更具诱惑力。
全民皆股,全民皆基,邮市还具备诱惑力吗?
一个字,难。
因此,在9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指望邮市仅凭时间窗口走出一拨向上行情,只能是一句空话。
9月邮市之“跌”,也是必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