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城安徽芜湖,有一位老人已至耄耋之年,他的集邮生涯也逾70多年了,他就是芜湖地区血防所退休的工作人员胡相老先生。
胡相1927年生于安徽宣城城关镇,1933年进入宣城师范附属小学读书,生活中,他常见父亲将带回的信件丢弃,出于好奇,他将那些丢弃的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来,贴在自订的小本子上,日积月累,留下了许多信销邮票。由此,胡相开始了集邮。
1937年11月,胡相和家人逃出了战火中的宣城,但他所收集整理的邮票及家什等全部毁于一旦,他收集的1931年伦敦一版双圈白日徽孙中山像邮票等珍邮也没能幸存。而后胡家逃难至安徽径县黄田村。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习阶段,胡相不忘集邮,利用课余间隙收集邮票,收集到许多清代、民国、外国邮票等。1946年秋,他在径县南乡马渡桥当上小学教师,冒险收集了胶东抗日烈士像、山东战邮毛泽东像、苏皖边区毛主席“便”字邮票等。解放战争开始后,胡相出于对毛泽东同志的敬仰,通过他的长兄胡文福冒险邮寄来了两枚解放区邮票,一枚是1944年3月,山东战时邮务总局发行的我国第一套毛泽东像深蓝色(第一版)无齿孔邮票,其票图上因1944年-1947年邮资调整,加盖了“暂作壹元”改值使用;另一枚是1946年2月苏皖边区邮政管理局发行的“苏皖边区邮政”毛泽东像浅蓝色邮票。为了免遭灾祸,胡相想出一条妙计,他将两枚毛泽东像邮票,藏在了油纸伞钻通底节的竹柄里,随身携带奔波于大江南北。解放后,这两枚邮票才得以重见天日。留存至今的“区票”,也是他的集邮人生中永恒的纪念!
1947年冬,胡相加入了“首都集邮学会”(会员号114号),开始为会刊撰稿,特别是1948年2月在《首都邮刊》第2卷上发表的《邮政总局成立五十周年纪念票初探》一文,影响颇大。1954年至1959年,他先后在山东医学院及湖北武汉医学院卫生系学习,毕业后一直在安徽省宣城地区血防所工作、1987年退休1955年,他开始撰写集邮文稿,笔耕不息。1948年至今的60年间,胡相先生有约160余篇高质量的集邮文稿在各地知名报刊上登载。
胡相还是“中国动物学会”会员。退休后,他以从事收集和研究动物邮票为主,经常发表一些图文并茂的有关动物知识的集邮文章,并于2003年底完成有127篇、叙及160多种动物、12万字之多的专著——《漫话邮票上的动物》一书。
由于长期从事血吸虫病研究工作,卓有成效,他所研究的课题多次获奖,被卫生部选定为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委员,2000年胡相还人选大型国际交流系列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荣获由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颁发的《世界优秀专家人才证书》等。
集邮是胡相终生的爱好,给他带来身心的愉悦,使他延年益寿。他常说:“集邮是一项有益的活动,特别适合退休的老年人。它可以丰富日常生活、陶冶精神、增长知识、增加乐趣。多参加一些集体的集邮活动,接触更多的集邮爱好者,开阔心胸,增进邮谊,对身体也是一个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