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期,“贵妃醉酒”彩金币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龙头”品种,在这个夏天里,非但价格依然强劲上扬,而且出现了大批币商挂牌收购、只收不付的情况。很显然,如此普遍的惜售心理的存在,绝对不只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其背后的深层意义究竟该如何解读?笔者试着作一分析:
一、决非个币行情,应关注其标杆意义
如果说整个币市相对萧条,只有“贵妃醉酒”能走出独立行情的话,那么一般而言,也只能定义为个币行情。然而,此次“贵妃醉酒”的再度走强,其背景是整个邮币卡市场第一次在炎炎夏日中没有遭遇难捱的“歇夏期”,相反倒是颇有些行情蠢蠢欲动的感觉,相比而言,币市的活跃程度似乎更高一些,单次的成交量未见得很大,但始终处于一种“活水”状态,这些无疑都昭示出今年金银币市场趋强的特性。考虑到这样一层背景,我们就应当注意,“贵妃醉酒”彩金币的只收不付现象完全不是单一品种的表现,而是整个市场走势的一种象征。“贵妃醉酒”在金银币市场中的地位尽人皆知,罕有其他品种能同它的“龙头”地位相提并论,不客气地说,每次金银币整体行情的出现,几乎都能在“贵妃醉酒”的表现上看到征兆,时至今日,其“龙头”与核心地位依然没有变化,因此在对“贵妃醉酒”只收不付现象进行解读时我们必然要引申到整个金银币市场的行情,应更为关注其标杆意义,而这层意义就在于金银币市场已经越来越临近于新一轮的上升空间。
二、不要局限表象,应透视投资者心态
不可否认,作为贵金属纪念币中的精品,《贵妃醉酒》具有发行量少、题材上佳、工艺先进、形式新颖等一系列投资优势,这也是其发行以来始终处于金银币市场“第一集团军”的重要因素,且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该币经过了较为充分的换手和沉淀,导致市场流通盘急剧减少,刺激其价格不断攀高,这些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此次《贵妃醉酒》的只收不付是否与以往的情形是完全一致的呢?笔者以为,不能局限于表象。表面上,《贵妃醉酒》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此次的只收不付与以往的表现几乎是相同的。但是,透过这层表象,我们却又能发现,投资者的心态其实并不完全一致:以往《贵妃醉酒》的行情往往是由于市场供应量不足、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所致,基本上是价值规律使然,因此只收不付的现象更多的是由于币商所收到的《贵妃醉酒》能迅速转手、成功交易,甚至是有需求者已经在等着《贵妃醉酒》的出现,这种交易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货源的流转、分散与沉淀;而此次对《贵妃醉酒》的只收不付很显然并不这么简单,币商和吸纳者往往在收到有限的货源之后加以“捂”仓,惜售心理非常强烈。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变化,这正反映出投资者心态上的巨大转变,以往的只收不付,充其量只能赚点蝇头小利,而现在的“捂”很显然是奔着更大的利益空间而去的,能够坚决建仓,又能保持充分的信心和耐心持仓,这就说明了投资者对《贵妃醉酒》乃至金银币市场现状是肯定的,但又并不满足于现状,对前景是抱有完全信心的。这种心态上的显著变化无疑会成为下一阶段金银币市场继续走高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