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系里的取信处是我每天必到之处,原因有二,其一是第一时间拿到家人、同学、朋友寄来的信件,其二是讨得实寄封或信销票。就这样,看家信,得邮品,乐在其中。去取信处也像做功课一样,每天都不少,当然收获也不少。
但是,大三下半年有近一学期的时间,我没有去取信处,就是家人、同学的来信也是让同学们捎回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还得从那天下午说起。那天,我和平常一样背着书包来到了取信处,打开信箱取出信件,在翻看信件时,一封贴着漂亮邮票的外班同学的信映入了我的眼帘。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只有一个念尖——占有这枚邮票。一看四下无人,迅速将信放入了书包中。回到宿舍,我小心翼翼地将邮票从信封上取下来,随手将信扔到了一边,独自欣赏起这枚邮票来。
事情过去了三天,我忽然想起了那封信,邮票自己要了,信还应该还给人家啊(偷偷地将信放到他们班的信箱中)。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那封信了,这时的我心中有一种愧疚感,如果信中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就误事了吗?(20世纪80年代初,通信条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越想越后悔,这不是偷窃吗?为了自己一时的爱好,损害了他人利益,这种行为与集邮这种高尚的文化形式格格不入。正是由于这种内心的发现,近一学期的时间,我都没好意思去取信处,当然也没有讨到更多的邮品。
偷撕他人一枚邮票,看似小事一桩,其实是对邮德的践踏。集邮者不论是收集邮品,买卖邮品还是与邮友交往,应以德为重,决不能做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通过这件事,使我对邮德理解得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