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末,儿时的我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依山傍水,草木葱郁。每年夏季,村头池塘里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只雪白色的大鸟,细长的颈项、高高的腿,站庄浅水里捉小鱼吃。小伙伴们都不知这是什么鸟,有的叫白鹤、有的称鸬鹚、有的干脆就叫“叼鱼郎”。后来,我们几个要好的伙伴萌生了要活捉一只“大白鸟”的念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掌握了“大白鸟”的出入规津,终于用马尾套捉住了一只“大白鸟”。我们几个人把它关在鸡笼里,每天一放学就到小河里捉小鱼喂它。起初“大白鸟”气性很大,不吃也不喝,使劲地鸣叫着往外冲,企图回到大自然。后来大概是饿了、没有力气了,便不再挣扎,也开始进食了。我们很高兴,每天轮流养护着它。但这鸟一直也褪不掉野性,还总想要逃跑。我们用一条线绳栓住它的腿,牵着它到邻居家去“展览”、到学校去显示、到小河里去玩耍……几个月以后,天气逐渐凉了下来,不知什么原因,“大白鸟”又开始不进食了,而且也不那么精神了。大人们说它要飞回南方了,我们有些恋恋不舍地为它解开绑绳,送它到原来的池塘中。可它跳了几下,拍打着翅膀竟然飞不起来了!望着远飞的同伴,它悲鸣着彻底绝望了,又开始绝食了。不多日它就死掉了。我们都很难过,将“大白鸟”深埋了;但它那洁白的羽毛和活蹦乱跳、讨人喜欢的形象也牢牢地埋在了我们的心里。
转眼到了1986年,我已经是有十几年教龄的中学教师了。一次在带领毕业学生到辽宁兴城游玩时,竟发现在古城的旅游品摊位上出售一种“大邮票”,上面印有一群白鹤,非常精美。我那时还不知道有“集邮”这一说,只是一下子就想起了小时候词养过的那只“大白鸟”,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便多付出了一元钱,将这枚“大邮票”(小型张)买了下来。可随身带来的工作记事本却装不下它,我灵机一动,就将“大邮票”的左右两边各撕去了一条,然后夹起来——这就是我第一次为非寄信而购买的邮票。该“大邮票”我一直没有使用,至今还珍藏着。
等我把家搬进了城,有条件接触了集邮活动,竟然玩得如醉如痴。但我对所有邮票的喜爱,都没有对T110M“白鹤”小型张那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也许是儿时的印象太深了,也许小型张上的白鹤太像那只死去的“大白鸟”了。后来才知道那是“白鹭”,形同白鹤,现为二级保护动物。在别人寻找珍贵邮票、高档小型张时,我却莫名其妙地收藏了一枚又一枚的“白鹤”小型张。随着邮识的逐渐增长,也开始注重品相和价格了。一次我见外地一邮友出售的“白鹤”小型张比本地的便宜,我就汇款邮购了两枚。但邮品寄来的那天,正赶上我下乡讲课,班上的同事好心将挂号信为我代签捎回。可当我接过那被他整整齐齐对折起来、装在上衣口袋里的信件时,真的是哭笑不得!两枚品相很好的小型张,就这样被无知的同事给毁掉了!
呜呼,小小的“白鹤”竟然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儿时由于不懂保护珍稀鸟类,葬送了一只可爱的大白鹭;及长,又因不懂集邮常识而亲手毁坏了一枚“白鹤”小型张;后来同事的好心和无知,却办了“坏事”,这些只能说明我们的集邮知识普及不到位而已。往事如烟,记下这“白鹤三啼”,在怀旧的同时,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