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联六大”小型张边纸上设计了6行121个对于“敕燃马牌”的说明文字,这是前5枚纪念集邮联历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上所没有的。J85、J135上有“一大”、“二大”召开的年份时间和地带J174、1994-19在召开时间上更是具体到了“月份”,“集邮联六大”小型张延续了2000-5小型张上没有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的作法。小型张为纪念“集邮联六大”召开而发行,但有关大会的信息在小型张上只字未提,却增加对“敕燃马牌”的说明文字实属多余,更何况“敕燃马牌”本身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西夏文物“敕燃马牌”曾出现在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大夏寻踪-西夏文物特展”上,展出的“敕燃马牌”即是小型张图上的“敕燃马牌”。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夏寻踪-西夏文物特展”网页上,可以看到在“敕燃马牌”图片下有这样的文字“西夏文‘敕燃马牌’铜牌通长18.5厘米、圆牌直径14.7厘米 征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据第55期《中国集邮报》的相关文章介绍,“迄今所见类似信牌的西夏文符牌:一件牌直径15毫米,……另一件直径14.7毫来”,查到的资料显示,一件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件由西安市文物部门藏。那么小型张上的“敕燃马牌”的直径到底是多少?是15毫米?还是14.7毫米?
小型张说明文字中说“一存朝廷,一存都城驿站。合符后由使者携此牌传递书信。”那么哪“一”存朝廷?又是哪“一”存都城驿站呢?一般书信传递还需要此“敕燃马牌”吗?还是在传递紧急军情时才使用?语焉不祥的原因就是目前还未完全解开“敕燃马牌”之谜。把这些未解之谜,就让它出现在小型张上的文字中,未免有些草率了。
另外,不是有出土宁夏海原的“敕燃马陶印模”吗?“此陶模中马作飞驰状,四蹄展腾,马尾随风飘起,背部有一团烈火急燃”,而把非反映西夏文化的陕西榆林红石峡石窟的“飞马图案”和上百个西夏文字一起作为小型张的背景图合适吗?对于背景图上的上百个西夏文字与“敕燃马牌”有关吗?又表示什么意思,只有等设计者来揭谜或请教懂西夏文字的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