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行情如何走,空方说空,多方说多,双方各执一词,但明显多方占据上风。为什么?因为2007邮市明显有“反转”迹象,这让看多者对未来有更足的信心。而看多者,又多把目光锁定在20世纪80年代发行的老票上。他们认为,今年秋季,这些老票将快速上涨,其幅度,可能超过市场预期。
2004年前后,经历了7年之痛的老票重新发力,它们以慢牛碎步的方式,不紧不慢,悄悄把市价从低谷拉了上来,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庚申猴”,甚至突破1997年1950元的大顶,最终站到3000元上方。在它的带动下,许多品种,尤其是“科大”、“从小爱科学”、“奔马”、“拱桥”、“飞天”等早中期小型张,以单边上扬的升势,逐步接近它的历史高位。
2007年春夏两季,老票呈现滞涨局面,其中“庚申猴”在3100元价位,已经蜇伏了百余天时间。其他题材、设计等基本面可圈可点的优秀品种,虽然价格没有下滑,但成交萎缩,也处于半休眠状态。老票的这种局面,与其说是调整,不如说是蓄势。看多者乐观猜想,今年秋季,这些老票可能会先于市场而动。
为什么会有这样乐观的猜想,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自2004年始,邮市逐步从底部走出,老票新票双双携手,并在短短两三年内,连上了好几个台阶。邮市赚钱效应重现,引起圈内圈外更多关注目光,集邮队伍再呈扩容之势。集邮新军的特点,一是眼光独特,更注重邮品的收藏价值;二是经济实力雄厚,他们的投资理念是价值而不是价格。老票是他们的收藏首选;其二,高档礼品邮册制作,近两年呈迅猛发展态势。邮册的制作方,迎合市场需要,越来越以中高档邮品为主打品种。2007年末将至,又是礼品邮册制作的高峰期,精品老票自然也进入需求旺盛期。
早中期邮品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早中期邮品的供应,却始终处在有价无市的紧缺状态。从市场角度,早中期邮品具有两大优势:一,发行量普遍较小。其中邮票多在100万枚附近,小型张的量则在20万枚左右;二,市场沉淀性强。集邮队伍高峰时1800万人,低潮时也有400万人之多,如此大的吸收盘,百万左右的老票,很难再回到流通市场上来。发行量小,沉淀性强,自然需多供少,而供需矛盾的突出,又必然形成票涨价高的特殊局面。
通常意义下,新票价格拉升是市场炒作,老票价格上行是市场运作,虽然一字之差,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炒作或者运作,都是市场脉搏跳动的主体,其活跃程度的强弱,主导着邮市发展的方向。弱了自然不好,弱了市场就没有起伏的欲望;强了也同样不好,强了泡沫过多,投机风险也一步步放大,随时会出现雪崩式的暴跌。最好的态势是,要涨,但涨的速度不快,三天两步,偶尔回头,总体向上的大趋势始终不变。要达到这个境界,老票价格上行的力量,远远高于新票价格拉升的作用。因为老票价格上行,拉动的不仅仅是市场人气,更大层面上,是拉动整个邮坛的人气。而邮坛与由市,这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了。也只有拉动整个邮坛的人气,才会最终将市场的“反弹”性质,改变为“反转”性质,完成邮市历史性的关键一跃。
老票上一次集体异动,是1996年秋天,当时正逢新的“邮票价目表”出台,几乎一夜之间,老票价格全面上扬,其中不少品种,升幅甚至达到5%。由此,也引出1997年邮市波波澜壮阔的惊天大行情。希望2007年的老票异动,会为我们的邮市,又打开另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