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发挥网络优势搞好新邮销售(集邮报)

[日期:2007-08-04] 来源:集邮报   作者:葛劲松 [字体: ]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集邮活动与网络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网络销售的便捷逐渐深得人们的喜爱。我常常光临淘宝和易趣,买到了不少自己喜爱的邮票,也感受到网络商家良好、诚信的服务,担心和忧虑随着邮购次数的增加而递减。   

 

目前官方的集邮公司在网络销售上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各级集邮公司是否能在网络销售新邮上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第一,网络销售的可行性前提。官方的集邮公司要在网络上实行新邮销售的前提条件是新邮要敞开供应。目前的新邮是实行“预订和零售并举”的发行政策,出售办法是: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各地邮局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但事实上有的邮票并没有真正实行零售,例如去年的《乌兰夫》邮票,今年的《东亚运动会》邮票,市场上价格就出现异常的升高,但这并非新邮的真正价值。邮票的基本属性应该是邮资功能,其次才是收藏功能。新邮不在普通的邮政窗口出售本来就偏离了邮票的邮资功能。笔者认为新邮的敞开供应是完全可行的,首先新邮应该在各邮政窗口普遍使用,像新发行的《李可染》邮票共有六枚,可以允许前五枚在邮政窗口敞开使用,这本身就起到了宣传新邮的作用,如果人们喜欢这套邮票,还可以在集邮门市部购买到整套的邮票,如果还卖不完的话只要销毁一枚邮票就足够,不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事实上,小版和大版也可以尝试敞开供应,并且不限量,小版和大版的价值真正由市场去决定,风险由投资者自负。正像股票,股票的购买就充分的体现了网络的便捷和迅速,买卖非常方便,在数量上也没有限制,你可以买100股,也可以买10万股。但股民要承担相对较大的风险,正因为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使那些投资者尝到胜利的甜头,也饮下失败的苦果,但他们是心甘情愿,因为一切都是透明化的。邮票的大小版能否也实行这样的市场化运作呢?这样一来,也许会影响到开发邮品的销售,但那是此消彼长的。至少能吸引大量集邮民众的参与,这样集邮的基础会打得更加结实。尝试一年又有何妨?目前的集邮的确应该走出计划经济,走向市场,使参与集邮的人能够享受到公正和公平。新邮的敞开供应既给集邮者方便,也给投资者机会。   

 

第二,新邮的网络销售能把集邮的触角伸到角角落落。目前的集邮门市部基本是到县一级,乡镇基本一片空白,而那空白的一片恰恰是集邮潜在的巨大市场。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村的网络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也为新邮的网络销售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各大集邮公司都建有集邮网站,能够在网络上销售新邮,这对潜在集邮力量的挖掘也许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觉得新邮除了隆重的首发式之外,更应该加强宣传力度,甚至可以在各大媒体上做广告,这对加强国民对国家名片的认识是很有帮助的。目前的集邮活动总是等着邮人来,显得非常被动。可以尝试主动出击,吸引集邮大众的参与,一个人如果真正的投身到集邮中来,也许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成为集邮的固定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应该是进一步搞好集邮活动的前提。   

 

第三,新邮的网络销售能够打破各大集邮门市部的地域界限,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有竞争就更有活力。目前的集邮门市部基本是一县一个,独家经营,服务态度有的亟待改进。新邮如果在网络上销售能够有效的提高各级集邮门市部的服务质量,如果不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就可能被别人抢占客户,当然你也可以凭借自己优质的服务去抢占不属于你的服务区域的客户。新邮的预订、销售、大小版的销售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操作,这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当然邮票的购买是要通过邮寄来实现的,在邮寄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贴上新邮,这本身就是对新邮的很好使用,如果客户能收到首日实寄的,更能激发他们的购买热情。新邮贴在信封上实寄比销毁要好多少倍啊!   

 

网络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新邮的销售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胆地去探索,如果新邮能在网络上公开销售,这会是怎样的一幅动人情景呢?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七月流火行情似火(大江南收藏)
下一篇:关于老票秋季走势的猜想(张健初)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