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上海的一元纸币为什么少见?(东方早报)

[日期:2007-07-25]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沈若愚 [字体: ]
 东方早报   沈若愚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刊登了一篇名为《上海硬币vs北京纸币》的文章,这又勾起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上海很少见到一元纸币,在银行也基本不能兑换到一元的纸币。

    为什么呢?是上海人不喜欢用一元的纸币吗?答案是否定的。

    上海的商家和老百姓对一元的硬币和纸币基本都可以接受,只要纸币不是残破的。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在一些北方地区、西部地区,一元的硬币是基本不流通的。

    虽然《人民币管理条例》,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但在某些地区,当地商家和老百姓普遍不喜欢使用一元硬币。有位上海的“驴友”到西藏去玩,临去时带了一把硬币,到了拉萨一看,各处都没有人愿意收他的一元的硬币,加上有高原反应,这些硬币实在是个累赘,无奈之下都扔了。在拉萨的一家著名甜茶馆,每个茶客喝一杯茶,付一次钱,每次茶钱都只有几毛钱,都是纸币,没有硬币。他们之所以不使用一元(包括毛票)硬币的原因有很多种:硬币太重了,不方便;硬币不好保管;不习惯使用硬币;怕假币。不一而足。我还听说过的最有趣的理由是:北方冬天递硬币多容易掉啊,掉了算谁的啊?你周围的人都不要,你就只能不要,否则花不出去。

    由于这些地区对于纸币有强烈偏好,纸币到当地就会沉淀下来。因为上海等地区没有此类偏好,纸币自然就会流向那些有偏好的地区了。

    在发行环节,各地商业银行对辅币的需求汇总到央行,央行自然先会满足各地有偏好的需求。当然上海造币厂给上海市场提供硬币本身可以节省不少运输费用。不过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下属的三大造币厂都在我国广义上的东部,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硬币的推广使用。

    一样的人民币,截然不同的待遇,说起来有些奇怪,但这样的事情并非绝无仅有。《华尔街日报》报道,在许多国家,从俄罗斯到新加坡,美元(现钞)的价值还取决于美钞自身的发行年份、使用状况。许多地方只收新版的美钞,对于旧版的按面值8.5折左右兑换,甚至不收。当地货币交易商表示,并非成色旧的美钞是伪钞,只是这不是他们想要的那种钱。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约翰·泰勒认为,钱只有在人们愿意收取的情况下才有价值可言。股票、债券、基金等等金融产品,不也是如此吗?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金银币新一轮行情启动(新闻晨报)
下一篇:鲁培均:快乐集邮(东方烟草报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