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组集参展的苦与乐(谢忠怀)

[日期:2007-07-23]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谢忠怀 [字体: ]

    作为一位有20年邮龄的老集邮者,组集参展一直是我的一个梦。可是,也许是对于自我过分的期许,也许是对于组集参展真正内涵的误读,我一直迟迟未敢动手,甚至产生对组集参展逆反的厌恶。于是多年来,我一直按照“全集型”的思想,凭着自己对邮品的喜好,自由自在地收集。然而,多年过去了,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没有像样的邮集上得了台面。我后悔了,开始反思,“自己真的就不想组集试试?”   

 

去年,我参加了泉州职工集邮研究会,由于吴宝国先生的支持和鼓励,我壮起胆子决定尝试编组邮集,参加原定于今年51日的工人文化宫的邮展。   

 

没有任何编组邮集经验的我,既不知道选择什么题目,也不知道准备哪些邮品,更不知道贴片如何制作。我迅速利用网络,大量阅读他人有关组集选题的文章以及网络上公开展示的许多成功的邮集,作了许多的笔记。因此,一个专题邮集《爱》的大纲目录初稿形成了。   

 

在一次研究会的每月例会上,我大胆地向参加例会的所有会员朋友虚心请教,得到吴宝国先生与陈国成先生的真诚指导。他们希望我缩小范围,暂时不研究动物的爱、植物的爱和宗教的爱,而重点研究人类的爱。   

 

这一重要的评点,使我对邮集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主题切莫贪大求全,应该学会小题大做,做深做透。邮集《爱》的大纲目录第二稿形成了。   

 

邮集大纲基本确定了,在动手前才发现虽然自己有20年的邮龄,可是真要编组邮集,哪怕是很低层次的邮集,也是捉襟见衬。这时,我才明白许多邮品是那样的宝贵,而另外一些邮品却毫无价值。   

 

我抓紧时间邮购欠缺的邮品,可是等待好久才寄来的票品却略带瑕疵,于是又要进行麻烦的退换邮品。接着,我又遇到贴片和护邮袋欠缺的苦恼,幸亏泉州市集邮公司朱经理大力支持,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   

 

邮票邮品基本准备妥当,我用白稿纸预先设计每一张贴片的邮品及注解的内容和位置。接着,我把它搬上电脑,三天三夜后,这项工作终于完成了。   

 

可是,麻烦还在后头。先是为了寻找能在厚贴片纸上打印文字的电脑店费了一番周折,打印出来后,又发现贴片上预留邮品的位置太小了。经过分析,终于发现如何使打印出来的尺寸与设计的尺寸相同的窍门。重新返工后,16张的《爱》的贴片文字部分终于完成了。   

 

制作好贴片的文字部分,我又请教了多位老师和专家,然后开始小心翼翼地贴好每一张贴片的邮品,又是经过两个不眠之夜,16个贴片的邮集正式诞生了。   

 

当我一次次细心把玩和欣赏这部还很幼稚的所谓“邮集”时,内心充满着激动。参展的前一天,我又虚心地听取研究会张晓烽先生的建议,把邮集的名字从《爱的故事》改为《爱……》。怀着一种母亲为长大即将出嫁的女儿精心打扮的心情,我感到这部邮集尽管还很稚嫩,其实是自己的心血结晶。   

 

通过组集参展,我感悟到邮集是自己鲜活生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人生,何尝不该从编组邮集中得到某种启迪?我爱组集!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方寸也为“动漫”狂(徐冶敏)
下一篇:向中外联合发行邮票进一言(束建德)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