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创新不是邮品投资价值的“保险锁”(俞敏)

[日期:2007-07-14]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俞敏 [字体: ]

    近十年来,邮品的发行越来越有了市场化的倾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断地创新形式来吸引收藏者和投资者的眼球,各种创新品种的出现频率是新中国邮品发行历史上最高的时期。从“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开始,到小版张、联台发行小全张、双连张、不干胶邮票、个性化邮票、贺年专用小全张、小本片、绢质小版张等,及至今年6月刚刚面世的“孔融让梨”不干胶小本票,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也成为了邮市中一拨拨“热浪”的“领潮儿”。邮市投资者可以发现,这些具有创新题材的邮品往往会成为市场热力追捧和主力资金运作的重点对象,经常会在短期内出现价格的快速上涨。但是,一旦热潮退却,“热点”不再,则往往又会成为套牢在许多投资者脖子上的“绳套”,让人备感窒息。回顾这些年来大量创新题材邮品的市场表现,我们几乎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创新未必是邮品投资的“保险锁”。   

 

创新只是选定邮品投资价值的一个方面,而且并非关键因素   

 

不可否认,市场化进程的加深,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广长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的需求,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创新对提升邮品的投资价值是有一定促进因素的。在近年来的邮市实践中大家也可以发现,一有新品种、新形式出来,大家总是翘首以待的。但是,如果依此就认为创新必然会带来邮品价值的大幅度提升,则是片面地误读了创新与邮品投资价值的内在联系。至少在目前阶段,决定邮品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还是“四量”的问题:发行量、消耗量、存世量和需求量。邮品的投资价值要想大幅度得到提升,“四量”缺一不可。以日本邮票为例,推陈出新了不少好东西,消费者和集邮爱好者也都乐于购买,但由于日本新邮发售是敞开式供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需求量,发行量往往以亿枚为计算单位,因此日本邮品的价值提升过程也不过是走着缓慢上升的轨迹。与此相似,以我国邮品为例,真正能在较长时间内始终走着较为稳定而又有一定价格上涨幅度轨迹的大多是那些“四量”因素比较齐备的饭块和品种,如JT票。早中期品种发行量大多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左右,又大多在邮政通信领域得到了充分的消耗,存世量相对较少,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的需求又比较多,这样的背景之下,以T46“庚申猴”为代表的JT板块才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大家都已淡忘的情况下率先启动。   

 

创新的同时必须保持适当的发行水平,不能急于求成   

 

通过创新邮品的发行,扩大对集邮事业的宣传、扩大邮品投资的影响,同时又能给自身带来较为良好的收益,这无疑是邮品发行部门最愿意看到的事情。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创新邮品由于有着较为良好的市场影响力和“眼球效应”,容易形成一定阶段的热点,吸引投资资金的介入,因此也将创新邮品的发行视作是市场出现行情的一种机愚。但有一个问题现在应当引起市场各方的关注,细心分析,创新邮品往往是“一招鲜”的态势,即每个创新板块或系列的第一个品种往往市场表现非常抢眼,但连续发行之后的品种,则基本上很难再现第一个品种的风采,发展到最后,甚至连一些原本被大家普遍认为颇有卖点的创新品种发行也难以激起市场的兴趣。比如绢质小版张第一枚“文房四宝”发行后就一直为市场热捧,一直到现在依然是市场的“风向标”品种,而第二枚的“绵竹年画”绢质小版张的表现则与之相距甚远。2003年小版张发行之后,一直是市场的核心板块,到现在已成为邮市的“中流砥柱”。而从2005年开始发行的小版张的表现则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低潮时甚至有相当部分品种的价格跌落到了令人难以想象、也与小版张板块市场地位极不相配的地步。而刚发行不久的“孔融让梨”小本票,尽管有“我国发行的第一套不干胶邮票小本票”的殊荣,也没有了以往小本票过高的发售价格溢幅,至少从发行后这一阶段的表现来看,还是不尽如人意的。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是集邮爱好者和邮市投资者的兴趣太容易转移?不是,关键是当第一款品种或第一个系列发行受到大家热捧之后,往往就会在接下来所发行的品种身上出现发行扩容的情况,要么发行量上升,要么发行频率加快,这不仅对邮品价值是一种极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投资者的信心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在“政策市”的大背景下,难免会让投资者难以理解与认同。所以,创新品种要想不断取得成功,投资创新品种能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那就要求发行部门从实际出发,在邮品创新的同时保持适当的发行规模、发行量,无论出于何种考虑,都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第一届极限集邮国际会议及其极限片(钟玉龙)
下一篇:邮政突查 曝光违规邮品(每日新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