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的邮市狂潮已过去十年了,这十年邮市积重难返,一直难有大的起色,“套牢族”,“打折族”,随处可见。今年行情稍有好转,除了政策面转好的因素外,邮商的大手笔操作也“功不可没”。于是立即有人为现在的行情大声叫好,甚至预言类似1997年的邮市狂潮即将到来,号召广大邮人投身抄作,准备一搏。听了此言,让人觉得很可笑。
1997年笔者刚开始集邮,也搞了几次小打小闹式的邮票买卖。那时邮市的确红火,邮报上连篇累牍的行情分析早已记不清了,但有两篇文章却还有点印象。一篇评论大致叫《如今邮市遍地是金》,文中讲到现在(1997年)邮市中有价值的邮票价格已高高在上,而低价位的邮品迟早也会被发掘出来迅速升值的,大家要赶快行动起来捡拾黄金。但是那位仁兄的设想与现实大相径庭,低价位的邮品始终没有掀起大浪。狂潮过后,邮市倒是遍地垃圾。无论在邮市,还是股市,既有黄金,更有垃圾。当有人呐喊遍地黄金时,那么离遍地垃圾也就不远了。邮票作为邮资凭证不会成为垃圾,但作为投资筹码却有了良莠之分。千万别相信某套邮票与“庚申猴”发行量相同,发行年代差不多,一定会同等升值的此类评论。因为一个邮品之所以升值,除了发行量、年代以外,还有存世量、题材、收藏者喜爱程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邮品投资不但要横向比较,还要纵向比较。根据“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邮市里不可能遍地黄金,没有垃圾。如果真打算在垃圾中发现“黑马”,不是光靠喊喊就能成功的,那需要一双冷静独到的“慧眼”。
另一篇行情评论的大意是:如今(1997年)邮市如此红火,应该仿效股市的“股票指数”,选几十种有代表性的邮品价格作基础推出“邮票指数”,以作全国邮票炒作的参考指标。后来行情日渐黯淡,“邮票指数”自然也没搞出来。不知是因为“绩优邮票”难寻,还是价格无法达成一致,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现在想来,推出“邮票指数”似乎是一厢情愿、不切实际的梦想。邮票首先是邮资凭证,它并不是投机工具,国家也不鼓励炒作邮票。而且邮市不同于股市,股市采用的是全国统一交易时间、交易价格和交易程序,操作和变现很方便,也就是几秒钟的事,无须讨价还价,无须注重品相,无须担心真假,无须肩背车拉。而邮市呢,变现太难了,其中牵扯到的邮票品相、真假等问题更是难以厘清。这就是为什么邮报上“猴票”价格是3000元,而普通集邮者却很难以此价变现的原因。试将邮市比股市的设想,至少现在看来还很遥远。
笔者不是悲观主义者,也绝对相信邮市会越来越好,但不得不给叫好者泼一盆冷水。邮市绝非遍地是金,也不能等同与股市。它是个收藏市,如果光有鼓动性的宣传,只能让邮市暂时升温,下跌指日可待。邮市行情的发展就像慢火炖鸡汤,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邮市投资,一定要头脑冷静,保持自己的主见,先作一个集邮者,再作投资者。一心只想作投机者的人,免不了是要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