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邮票史(集邮报)

[日期:2007-06-20] 来源:集邮报   作者:李辉堂 [字体: ]

    予酷嗜邮票,侵淫于故纸堆中者,三十年于兹矣,初不过好奇心切,欲搜集之,作一悦目之玩品,苦心孤诣,搜求数年,友朋且目为嗜痂特癖,时加嘲笑,予亦不以为忤,大有笑骂,由他之概。后研究数载,始知欧西各国咸以此为酬酢之品,斗奇之具,资本雄厚之邮票公司,遍地皆是,借其糊口者数目万人,且以德国为尤甚,上自皇帝,下至斗夫走卒,举国若狂,莫不家藏户庋,始恍然嗜此者大有人在。以予之热度较之,等于零矣。乃奋然而起,尽力搜罗,且进而研究其历史,惟恨我国向无研究邮票之专书,极虽采访,所幸友朋见教,启迪良深。今吾同人等,创立神州邮票研究会于沪上,拟出会刊,承嘱将邮票沿革,贡于阅者诸君之前,惟东鳞西爪,不能为有统系之记载,且素不工文,更难着笔,固辞不获,贸然从事,其中恐有词不达意之处,阅者谅之。   

 

世界各国之有邮票始于英国,时为西历一八四0年。瑞士美法德诸国继之,当时不过为信资之代价而已。后瑞士设汇票、快信及挂号等例,各国见其法制良善,咸踵效之。至创立万国邮政时,乃共举为会长,会场且设于瑞京,于是邮务遂蒸蒸日上,大有一日千里之势。至十八世纪末叶,德首相俾士麦搜集各国邮票,汇为一册,目为奇珍,当以之夸示于人。语云,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未几全国踵起效之,渐而及于全欧,进至今日则风靡全世界矣。故吾人珍藏邮票,奉此铁血首相为元首,不以可乎。   

 

今进而论中国之邮票矣,吾国之有邮票,始于一八七八年。当时并无邮局,不过由各通商口岸之海关代理,其价目以纹银核算,共三种,即一、三、五分是也。此种邮票,形色繁多,非于此道三折肱者,不能辨之,有颜色之深浅,有纸张之厚薄及广狭,且有四周无齿,而用剪裁下者,其杂乱无章一至于此,实因初次试办毫无经验所致也。   

 

至一八八五年,上项邮票售罄,乃精益求精,而发行形式略小,及有太极图水印者,价目种类俱与上同。惟名色略有分别而已,此类邮票亦有贵贱之分,而别之之点,则在四周票齿有无,及多寡也。珍藏家藉是而定其高下焉。   

 

一八九四年,为前清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仿欧西先例,发行纪念票。先后在日本及上海海关造册处代印,此类邮票亦加太极图水印,共计有一、二、三、四、五、六、九分及一钱二分、二钱四分九种。而上海所印除正式之票外,另有无水印及四周无齿者二种。闻此二种,并未售出。其无齿者,乃初印之样子。无水印者,乃送中外名人,及各国政府与邮局之赠品也(各国凡有新邮票发行均有赠送之例)。   

 

当此之时,长江一带,有商办之邮票,与海关代理邮票同时并行者,如南京、镇江、芜湖、九江、汉口、重庆、宜昌及烟台、福州、厦门等埠,而上海则由英工部局发行,此数埠所印之票,俱极精美,规模亦善,及正式邮局成立,乃勒令停办,虽上海之英工部局亦不免焉。    吾国设立正式邮局,在一八九七年。因邮务渐臻发达,海关代理终非善策,加以房屋狭小,不敷办公,终不如独立之妥善。于是次第设立,惟邮资以纹银核算,于社会上诸多不便,且手续太繁,经慎重考虑,后乃决定取消纹银之例,一律改为银洋于邮票上加印“暂作洋银几分”之中英文字

 

。命令各通商口岸邮局,将所有未售出之纪念邮票,及一八八五年海关代理之票分二次先后寄沪加印,印竣后发还云云。惟各埠第一次寄沪者,除一八八五年之票外,而纪念票则适以日本所印者居其全数,上海所印者无与焉(即闻有一二亦无人注意兹不具论)。   

 

其道远迟到者,列为第二次,因第一次所印之英文数目字微嫌太小,乃重行制板将英文字加大,准此次之纪念票则以上海印者居十之七八,日本所印者反居少数矣。   

 

后三四月,道远各埠收到第二次加印之邮票后将余者尽行寄沪,是为第三次。此次之印模又与上次微有不同,因中英文字相距略近故也(为二,五与一五之此,如第二次相距二分半者此次则一分半),至票数仍以上海所印者居多。   

 

一八八年之票,独广东北海一埠,尚有所存此次与纪念票同行寄沪,亦改银洋故此等邮票亦有大小字之分也。   

 

兹将三次改印之票罗列于后:   

 

第一次及第三次之一八八五年票         

 

纹银数  洋银数         

 

一分  改一分         

 

三分  改二分         

 

五分  改五分   

 

纪念票         

 

银数  洋银数三分改半分一分改一分二分改二分四分改四分五分改五分六分改八分六分改一角九分改一角一钱二分改一角二钱四分改三角   

 

同年邮局又发行一种邮票,乃将政府欲行未果之印花税票(红色三分)加印洋数内为一分、二分、四分、一元、五元各一种,而二分、四分、一元三种,其数目字又有大小之分,而小字之一元及四分者,珍藏家尤视若连城之宝,搜求不遗余力,其价值之贵与大字者较之,几有天渊之别。余于数日前(即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鲁意师摩拍得小字一元者一枚,数十年之痴望,居然如愿以偿亦云幸矣。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兴趣让我集齐JT邮票(新民晚报)
下一篇:新加坡邮币市场见闻(中国集邮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