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是笔者从小养成并长期坚持的爱好。出于工作的原因,需要常到各地出差,这使他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地总要给自己寄上一张明信片,用邮戮记录下自己的脚步。今年上半年,笔者先后赴广东、江西、湖北、四川、重庆、河北等省市出差,亲自或请朋友帮忙给自己寄发了累计20余张明信片。由于去年底邮资调整,普通国内明信片资费由60分上调为80分,使用原邮资为60分的普通邮资明信片按规定需要加贴20分的邮票。围绕着增加的这20分邮资,各地邮政部门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处理方法,使笔者无意中完成了一次对邮资调整后邮政服务的小调查,颇为有趣。现将调查结果作一个简单分析,与诸位邮友共同分享。
从今年元月中旬到5月下旬,笔者在六省市的不同地区累计寄发邮资明信片20枚,顺利收到19枚。收到的19枚明信片中,按80分邮资作了正确处理的有6枚,仅占31.6%;出现各种处理错误的有13枚,高达68.4%。从处理错误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五种:
类型一:未作欠资处理。由于时间匆忙等原因,个别明信片笔者忘记加贴邮票,应为欠资,但邮局未作欠资处理。此类明信片共有3枚,占处理失当明信片总量的23%。
类型二:作欠资处理但处理错误。笔者未加贴20分邮票,邮局作了欠资处理,但处理失当。此类明信片有2枚,邮局加盖了欠资戳,但都误将欠资20分作欠资40分,占处理失当明信片总量的15.4%。
类型三:未欠资作欠资处理。笔者按规定加贴了邮票,但依然被作为欠资处理。此类明信片有一枚,笔者本按规定加贴了20分的邮票一枚,但邮局工作人员未将加贴的邮票盖销,反而在邮资图旁用钢笔手写“欠资0.20元”字样。
类型四:漏销邮戳。笔者按规定加贴20分邮票,但邮政部门未将加贴的邮票或明信片原邮资图盖销。此类明信片共5枚。其中,漏销20分邮票的4枚,漏销60分邮资图的1枚。
类型五:超收邮资。笔者按规定正确加贴了20分的邮票,但在寄发时被邮政人员以邮资不足为由加收了邮资。此类明信片共2枚。
邮递明信片是邮政最普通的服务之一,通过上述小小的一个调查,可以对邮资调整后邮政服务的情况得出一个大体判断。总体上看,邮政服务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笔者所寄发的20枚明信片仅有一枚未收到,说明邮政依然是可供广大消费者选择的廉价可靠的通信手段之一。与此同时,高达68.4%的邮资处理失误比例,说明邮政部门还未能及时适应邮资调整后的新形势,在业务处理的准确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个别的未按规定处理,如欠资未作欠资处理,可看作邮资调整短时期内对用邮者的宽容,但更多的错误类型,如漏销邮戳、超收邮资、未欠资作欠资处理等,则说明邮政还要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