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一枚签名封的故事(汪彤雷)

[日期:2007-06-12]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汪彤雷 [字体: ]

    附图为用《孟庙》普通邮资封加印的邹城市郭里镇公函封,编号是2003-1508PF-0016。这枚封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首先,它记载了邹城市作家协会组织的一次文学笔会的活动时间和地点(见封上的邮戳),巧的是,笔者偶遇封图(左上)中的人物,并邀请她们在这枚封上签名留念。   

 

话说20034月,山东邹城市作家协会组织了一次小型的文学笔会活动,由秘书长孙继泉带队,一行6人专程到邹城市郭里镇的黄山村感受山居生活,捕捉创作素材,顺便欣赏青石山上的密林风景。我作为作协会员和电视台记者,也应邀随同前往,准备用摄像机镜头记录下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与这次笔会活动情况。因为喜欢集邮,我外出有一个习惯,就是总要带上几枚邮资封片,每到一地都要凑机会盖当地的邮戳实寄给自己留作纪念。这次也不例外,我特意准备了加印的郭里镇邮资公函封,显得更有意义。   

 

黄山村位于郭里镇政府驻地东南6公里处,我们这次笔会活动的落脚点安排在前黄山村。等到了村委会,满面春风的村支部书记老孙把我们领到了他的家中。原来说好就住在村委会办公室里的,但老孙嫌那里条件太差,怕照顾我们不周,一定坚持要我们住在他家里。结果可忙坏了他一家人:又是忙着烧水泡茶,又是忙着张罗吃的,还忙着搬床拿铺盖;几乎是无微不至,让我们觉得实在过意不去。   

 

村支部书记老孙一家四口人,他妻子名为刘锋,有两个乖巧懂事的女儿;大女儿孙艳当时在济宁上中专学校,每逢休息日就回家来帮助父母干些农活。他们一家除种地外,还喂养有吐丝结茧的蚕,并为此种了不少桑树苗。我们行进在村头土路上,一片片的青翠桑林就会映入眼帘。   

 

由于这次活动我们不打算去郭里镇政府,我也就没有机会到位于镇驻地的邮局去盖戳实寄带来的邮资信封,无奈只好委托老孙帮忙抽空给寄走。我拿出写好名址的邮资信封交给老孙时,刚好被他大女儿看到了,立即惊呼起来:“这个信封上的图中还有我和妈妈的照片呢!”我马上拿起这枚邮资封仔细端详,才发现封左配图中果然有孙艳和她母亲正喜滋滋地望着雪白蚕茧的影像。真是无巧不成书啊,始料不及之余,我喜出望外:要是真专门找封图上的人物,哪能就这么容易呢?抓住难得机遇,我赶紧请孙艳和她母亲刘锋在封上签上了她们的名字。   

 

两天多的笔会活动结束了,从郭里镇前黄山村回来不久,我就顺利地收到了这枚可遇不可求的难得的签名实寄封。尽管她们不是什么明星大腕儿,但让我在心里深深记下了前黄山村纯朴的民风民情,记下了老孙一家热情好客的情义!看到这枚签名封,也让我回忆起那次难忘的、有意义的文学笔会活动。我在心里默默祝福老孙一家生活得越来越好……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泰陵、孝陵不分销戳颠三倒四(集邮报)
下一篇:邮市走出十年熊市 庚申猴票涨至历史最高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