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个性化邮票:“兴奋剂”还是“止痛药”

[日期:2009-04-24]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王敏 秦亚洲 杨博 [字体: ]

时间: 2009-04-23 来源: 中国交通报 作者: 王敏 秦亚洲 杨博

个性化邮票:变“国家名片”为“私人名片”

 花费299元,等待14天,郑州市民王康拿到了48张印有1岁女儿照片的邮票。“今后每年给她印一套,一直到她18岁生日那一天。”王康说。

 邮票,这个19世纪40年代一位英国贵族发明的方寸之物,一直是只有伟大人物才有资格在上面露脸的“国家”名片,如今正成为每个人都能拥有的“私人名片”。

 2001年,中国邮政开始试点推行个性化邮票服务,比如推出了面向儿童的“金色童年”业务,面向大学生的“金榜题名”业务。个性化邮票由主票和附票组成,主票印有邮资、邮政称号、主图图案等内容,附票上则根据用户需求印有用户指定的个性化内容,比如个人肖像、建筑物、景点、吉祥物等等。

 中国集邮总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这项业务从试点到推广,销售额已由最初的几百万元迅速上升到几千万元。2008年受奥运会、“神七”等社会热点拉动,销售额超过5亿元,其中奥运会个性化邮票大约占据了30%的比例。

个性化:邮票的新生之路

 现代电信业的快速发展,使手机、电脑逐步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用品。在全球范围内,邮政的函件业务急剧萎缩,邮票使用越来越少。

 中国集邮总公司总经理刘燕明说:“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激发人们对传统邮票的收集热情,并进一步挖掘其使用功能。”

 “在现代人们热衷上网、体育锻炼、旅游等多元化兴趣的背景下,个性化邮票的出现有其时代内涵。个性化邮票能够增强大众对邮票的认知和亲近感。”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常务理事林衡夫说。

 尽管个性化邮票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很快。中国集邮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网络定制、网络支付、物流配送等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个性化邮票未来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如果发展顺利的话,每年增幅至少可达20%左右。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周治华认为,“个性化”邮票能够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让邮票和集邮更加大众化、兴趣化。换句话说,收藏这种邮票,不需要太深的集邮知识,也不用花太多的钱。

 据了解,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将个性化邮票与旅游纪念品结合在一起销售,受到了旅客们的欢迎。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操作,选择自己中意的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邮票设计,然后把二者相结合,通过网络完成定制。

 目前,中国邮政也在学习外部先进经验,力图将个性化邮票服务扩大到更大的范围,让个性化邮票的定制更加便捷。

“兴奋剂”还是“止痛剂”

 个性化邮票在广受消费者欢迎的同时,却在集邮界内部引起了争议。在全球邮票使用量急剧下降的背景下,有人认为,这是一剂初显疗效的“止痛剂”,也有人认为,只不过是只能快活一时却会引起市场混乱的“兴奋剂”。

 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约瑟夫·沃尔夫说:“虽然能够为全球的邮政行业带来很多商机,但是个性化邮票的发展可能是件好事,也可能不是。”

 在葡萄牙,人们可以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邮票上,而不是附票上直接邮寄。约瑟夫·沃尔夫说:“也许这可以激发人们对邮票的兴趣,引发新的收藏热潮,但是现在,这种邮票还不在国际邮联的参赛邮品、参展邮品范围内。”

 国内多位业界专家表示,目前集邮界对此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但据他们估计,约三成的个性化邮票是集邮爱好者的作品。

 据了解,目前个性化邮票由于其特殊性,尚未真正走入集邮市场,但是一些特定题材的个性化邮票,如“神七”、“奥运冠军”等,赢得一些藏家的青睐。一些文化创意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将个性化邮品与其他收藏相结合,开发新的题材性收藏产品。

 一些集邮专家认为,个性化邮票尽管看来是一种趋势,但积极性最高的是邮票发行、制作公司,因为他们从中可以得到大量实惠。“过去一个人物邮票都要经过严格批准。现在面向普通群众发行,应该得到更严格的规范,不能只要有钱就去做,或者为完成任务完成指标去做。”

 “重要的是现在必须明确规定,个性化邮票在什么样的范围下,是可以制作的,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专家表示,个性化邮品必须恪守健康、文明等基本的道德准则。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海军大院邮电所"原地日戳"受邮迷追捧
下一篇:海军周年邮品亮相 邮迷冒雨排队盖戳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