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毕氏邮品:“八万”和“八百”现象

[日期:2009-04-23] 来源:毕氏邮品  作者: [字体: ]

“八万”和“八百”现象


    念大学需要八万元,大学毕业后找个工作月薪只有800元,这就是“八万”和“八百”现象。社会上出现了“读大学无用论”论调。
    自从现代社会建立以来,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两次读书无用的现象。第一次是抗战时期,学子为了救国,弃文从军。第二次是文革时期,知识分子就是臭老九,并被打倒。社会出现了张铁生为代表的读书无用论人物。
    现在由于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大,念大学的费用却没有减少,所以出现了念大学无用论的现象。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一方面的,既有竞争日益激烈的因素,也有制度不完善的因素。历史上两次读书无用论过后,必然引发的就是知识型人才的奇缺,可见知识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型人才多了也会引发知识竞争越发激烈,甚至白热化。企业聘用人才主要是看其创造价值的能力,大学生就业月薪只有800元不是老板黑,实在是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这是高等教育观念和习惯造成的。高等教育院校还是按照解放初期知识缺乏时期的那种模式来侧重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水平,而不是与现在社会同步来侧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一个建筑专业的大学生还不会操作混凝土搅拌机;学完《电工学》还不知道一个房间的电路怎么连接。
    在大学四年,学习理论3年半,实践只有半年。若学习和实践各占一半,也许会更贴近社会需求,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教学的压力,可以将高等教育教学成本降低。
    现在《集邮学》课程曾在大学开设,但最终没有得以推广,这与我国高等教育理念有一定关系。《集邮学》注重知识的培养,忽视实践能力。按照《集邮学》培养下的学员可能连邮票是否真假都不知道,能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学员吗,这样的学员是典型的纸上将军,无能力参与今天的集邮活动。这个例子正说明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作为当代大学生,你不能改变现实,但可改变自己的态度,多学一些实践才是真的。要改变过去大学生那种“理论一套套,实践无所知”的形象,要用自己的知识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样的大学生还能怕没有工作吗? (毕氏邮品 2009 4 22)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金币在世界集藏爱好者面前大放异彩
下一篇:东方网:海商家五一促销送金条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