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08-11-08 08:52:44 作者: 新闻来源:
每年的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记者这个职业是崇高的,美国著名新闻人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地发出警告。”朱镕基总理曾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1999年9月18日颁布的《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11月8日也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6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记协为团结广大新闻工作者,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在开展国际新闻界友好往来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这是一个神圣崇高的节日,值得庆祝! 但是有一些不“中听”的话,还是得在这个崇高的节日之际一吐为快。我觉得,作为一个记者,应该保持一颗“公平心”,对于一些稿件的处理,还是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 记得10月份本网(中国集币在线)一次“泉坛夜话”中,曾经专题讨论过一篇有关“彩色金银币最大缺点”的文章,文章说的是彩色金银币的最大缺点是容易掉色,以及还有工艺粗糙、难以保存、立意平淡等难以扭转的“硬伤”,还提醒广大投资者关注。(注:这是广州一家比较有名的报纸刊发的,而且该报刊的专栏在圈内还算是比较有名的。——我不点名,属于“有所不为”哦,呵呵) 该文章指出:“在近期短线回暖的金市中,广州金银币价格陆续回升,唯独彩色金银币种未见动静。回首半年下跌走势,彩色金银币的跌价幅度多在25%到35%之间,比较纯色金银币有过之而无不及,个别产品甚至跌价40%”,并列举了《贵妃醉酒》的价格,“从半年前的28000元下落到了20500元,回落幅度高达36%”,《群英会》的价格“由半年前的10800元回落到了7300元,价格回落幅度达到了32%”。而最终得出的原因竟然是容易掉色、工艺粗糙、难以保存这几个“硬伤”? 文章一出,立刻引起金银币界的关注,因为彩色金币是目前金银币市场的中流砥柱和信心所在,一旦彩色金银币面临重新估值,那么整个金银币市场都将要重新洗牌,因为工艺方面的问题,彩色金银币很可能会被集藏者所抛弃。 彩色金银币真的要面临重新估值吗?答案当然不是这样的。 首先来说“容易掉色”。文章列举的是《西游记》系列金币,认为“在放大镜下可以明显看到其着彩部分有磨损与缺失,历久则磨损”。 其实,这个品相问题主要与收藏方法有关,如果保存不当,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很正常,我要补充说明的是,不要以偏概全,个别品种发生的问题不能推及所有品种,更不能否定所有品种的收藏价值! 其次,来说一下“工艺粗糙”。文章说“从《红楼梦》系列到《西游记》再到《神舟五号》,由于需要多道工艺着重彩,其雕琢工艺无法尽美,常有粗糙表现,比如同是《真假美猴王》彩色银币,孙悟空脸部表情时常有所区别,就是上色时没有统一处理的缘故”。 其实,从国外承制的彩色币的产品质量看,目前除早期的“仕女图”5盎司方形彩色银币个别出现瑕疵外,其他产品基本都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国内生产的产品稍有逊色,但质量基本稳定,工艺粗造之说有点牵强附会。 再次,来说下“立意平淡”。原文写道“比较其本色金银币,彩色金银币在“立意”方面也明显低出许多。本色金币纪念性质者居多,除自治区建立、奥运会召开等重大题材,还有孙中山、邓小平等人物纪念金银币,大气磅礴。而彩色金银币则集中在文化休闲领域,多以文学名著、民间传说为题材,娱乐休闲性质强而纪念意义弱,颇为“小桥流水”。另外,本色金币多采用名家名画、文物复制,比如生肖金币中就多有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又如《石窟》系列金币中都采用的按比例缩小的一流文物实体雕塑,而彩色金银币则多是工艺师即兴创造,其创意与水准则不一而足了。” 而我想说的是,彩色金银币涵盖了中国的京剧、古典文学、生肖等题材,这些题材都是在大家心目中具有影响力的题材,比如贵妃醉酒、彩金虎、龙风呈祥、取得真经等品种,是目前彩色金银币中的优秀品种,无论是题材还是工艺都得到了广大集藏爱好者的认可。 在中国这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度里,我们怎么能简单地以气势磅礴等来原因来一概否定中国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呢?“立意平淡”,无疑又感觉有点牵强。 最后,再来说说市场行情。目前市场整体处于调整当中,作为彩色金银币当然也难以独善其身,外在环境条件不好,这是客观外因,同时,我们要考虑的因素还很多,诸如发行体制啊,运作体制啊等等,所以,我们应该全面看到整个行业的形势,而不能因为一时的价格下跌就否定其集藏价值,这样的观点于市场发展不利。 分析了文章(当然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也请各位方家多多探讨补充),再来说说记者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本人也曾在地方报纸从事过一线的新闻采访工作,几年下来,可以说,真的没有了以前那种豪气冲天的豪情,而静下心来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才是最根本的。而这个实在,就包含着要保证一个平常心,公正心,不要抱着某种目的来操作、炒作新闻稿件,需要比较客观地来看问题。上述文章中,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某种想法?(个人想法而已,也请作者不要见怪),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我想以后最好不要出现类似的文章了,因为类似的文章一出,不仅对市场不利,而且也会伤害收藏圈里朋友的心!中国金银币的历史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虽然我们也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来促进金银币事业走的更好,但是更多的是需要真正能引导“合理投资、快乐收藏”的好舆论! 在此,借一篇文章发点个人想法,为的是让我们这个好不容易呵护起来的圈子走的更好。如果涉及到的一些人、事因此而感觉不舒服,敬请见谅! (单明铭《“闲话金银币”系列文章》 于08.11.7记者节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