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经过上周连续三个交易日的主动回调整理之后,本周深沪大盘再度展开加速上攻的行情,沪深股指分别大涨9.69%和13.87%,周K线双双以长阳线报收;其中上证综合指数一举突破了5000点整数大关阻力,深成指也强势逼近18000点整数关口,本周沪深股指分别创出5125.36点和17902.19点的行情新高。5000点之后,也许会发生许多奇妙的变化。最奇妙的一点就是,1500点就看空并批评中国股市泡沫的人,反而可能会找出许多理由改口说股市的上涨是正常的。只要人民币升值步伐未见放缓,只要"流动性严重过剩(中央经济工作报告语)"未见根本改变,站在5000点之上的人们现在显然情不自禁地要眺望10000点的高峰了。 |
也许会发生许多奇妙变化 突破5000眺望10000?
5月中旬,笔者曾经说过"当前股市随时可能直奔5000点!",结果引发激烈争议。而今日,上证指数已经轻松站立在5000点之上,一切的争论尽由事实作结。
当时基于股市可能飞奔的判断,笔者提出政策预警:"调控必须走在市场前头。而在这种真实的市场可能趋势下,最优的政策是什么呢?值得我们深思。"这是非常明确的政府可能出台非同寻常的调控政策打压股市的预警信号,然而,许多朋友忽视了。不到两个星期,政府半夜间出台了印花税政策,导致股市信心崩溃,引发世界各国牛市中罕见的出其不意的一场股灾。
为此,笔者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性质和现状,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在包括证券业在内的现代金融产业方面落后,中国的大国崛起需要从股市动荡中所学习到东西。
"5·30"之后,市场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暴炒垃圾股的恶习被大幅度纠正,机构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但整个市场往前冲的趋势从未改变,而政府则明显吸收了印花税出台的教训,所出的政策多样、周密、细腻而谨慎。在经历了市场大落之后,政府也许更加全面、理性地评估了当前资本市场的作用和意义,不乏对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强调,而央行则在货币政策报告中引经据典,认真讨论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相当谨慎而有趣的结论就是央行要关注资产价格但不以资产价格为目标。
从此,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博弈与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博弈进入了相对温和的时期。市场不经意地涨,政府不经意地出牌。市场的涨有涨的道理,大抵与业绩有关,与经济走势有关。政府的出牌也有政府的道理,大体与对冲流动性以及防范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有关。最终,在一个非常平淡无奇的日子,股指谦虚而又坚定地站在了5000点以上的位置。
从过去两个多月的股市波动以及今天的结局,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没有人能斗得过市场;2、调控可以延缓趋势,但不能改变趋势;3、市场失败有代价,调控失败同样有代价;4、政府需要学习,市场也需要学习,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在学习中成长、成熟;5、点位不是关键,关键是市场本身的完善;6、发展才是硬道理,资本市场同样如此。
5000点之后,也许会发生许多奇妙的变化。最奇妙的一点就是,1500点就看空并批评中国股市泡沫的人,反而可能会找出许多理由改口说股市的上涨是正常的。只要人民币升值步伐未见放缓,只要"流动性严重过剩(中央经济工作报告语)"未见根本改变,站在5000点之上的人们现在显然情不自禁地要眺望10000点的高峰了。(赵晓)
后5000点时代 蓝筹股行情将纵深展开
在过去的一周行情中,大盘上演了强势逼空走势。沪指创出五连阳的攻击形状,指数一周大幅上涨近10%,5000点被起松突破,并快速站上5100点。指数气势如虹之后,大盘的强势特征非常明显。在如此的攻击态势之下,两市成交量依然保持温和。市场主动性抛盘相对不强,而大大批量的新基金集中发行,由此带来新主力积极建仓的可能。资金高堆的背景之下,只要政策面不出现重大利空,大盘的牛市热浪仍将继续席卷而来。
虽然前期受到周边市场重挫的影响,国内A股出现一度出现三连阴的下挫,但仅仅一周之后,指数“轻舟已过万重山”,亢奋式的上涨很大程度上化解周边股市的阴影。同时,在美指反弹的刺激之下,港股等亚太市场近期也是大幅走高,相对于A股的市场外因正在逐渐转好。K线分布来看,在难得的五连阳之后,指数的加速上攻可能仍将进一步持续。但随着高点的不断刷新,股指的震荡幅度也可能进一步增强。毕竟在快速的上升之后,指数的重心并不是很稳。而过度依赖于蓝筹股的市场环境随着蓝筹股普遍高位可能产生新的变化,因此,在看到指数不断刷新高点的过程中,依然要保持相对谨慎的心态。
在持续的阳线背后,我们也注意到两市成交量并未出现持续的放大,沪市日成交金额维持在1500—1700亿元之间。在抛盘不大的情况下,我们也看到市场的多头资金力量较为雄厚。目前的资金面情况极为充裕,市场中已经出现超2000亿元的基金力量,机构实力的大幅度增强成为营造持续牛市的关键因素之一。前期三连阴的调整行情中,不排除基金为首的机构资金借势逢低吸纳,对应指数借力于蓝筹向上突破,基金有望在跑赢本轮加速行情。
五连阳的上涨虽然是机构唱起主角,但落到盘面中,蓝筹股轮动式发力才是指数能够突破5000点的直接原因。钢铁、金融等板均抓起了全面新高行情,宝钢、招行等连续创出历史性高点。招行目前股价已经逼近40元,而中国平安距离百元仅差一步之遥,宝钢一周累计大涨19.53%。蓝筹股的大块头,所带来指数冲击力显然也是最强的。在8月21日的上涨过程中,大批量的主流品种高高封上涨停,沪指更是创也5.33%的单日涨幅。蓝筹股在本轮行情中,显示出强烈的突破欲望。 当然整体蓝筹体系的启动过程中,涨幅差别也还是存在的,各个板块的上涨也是有先有后。先是主流的石化、钢铁、金融、地产等板块发力,接着却是造纸、公用事业等二线蓝筹股群起发力。即使在周五的行情中,部分二线蓝筹股的补涨热情仍然较为强烈。蓝筹股在短期之内,仍将成为市场的焦点。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随着金融股普遍成为高价股,蓝筹股空间由此被打开,并引发其他蓝筹股跟进式拉高。从潜在的热点预期来看,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行情中,存在三大蓝筹板块的补涨机会。其一、钢铁股估值优势带来的股价反攻,目前来看,市场主力逐渐开始寻找价值洼地型的蓝筹品种,造纸个股在近几个交易日的疯涨印证了这一点。而按照目前的市盈率水平,钢铁股明显低于其他的蓝筹股。同时从绝对价位来看,除了太钢、鞍钢股价超过25元之外,其他钢铁股定价水平并不是很高,更有大批量的钢铁股股价在10元以下。因此在主流钢铁股不断向上突破的带动之下,部分低价钢铁股存在大幅回升的可能。其二、电力股的活跃度可望面临提升。一直以来电力股走势相对平稳,整个板块并未出现很大幅度的联动式上升走势。电力股更多的体现出个股的良好表现,汕电力、东方热电等个别电力股一周之内累计涨幅超过30%,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同时也将对其他的电力股产生刺激作用。在周五行情中,已经出现电力股的低位异动迹象,后市不排除出现集中跟进的可能。其三、医药蓝筹的升值机会悄然来临。医药股前几年基本面相对不是很好,由此使得医药股的估值水平不高。但从去年以来,医药行业的景气度温和攀升,部分医药股的业绩出现井喷之势,广济药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400%。在基本面向好的背景之下,医药股股价近年来涨幅明显落后,近期部分主流医药蓝筹品种明显受到资金逢低吸纳的迹象,整体反弹也是值得预期。
综合来看,在“后5000点”时代,蓝筹股的市场重心地位仍将进一步保持。但蓝筹范围逐渐开始扩大,并不局限于前期的五朵金花,行业的覆盖性将更为广泛。因此,投资者在选择个股品种的操作方面,也不应仅仅挖掘于金融、地产等个股的升值机会,可适当对公用事业、医药等潜在的蓝筹股给予逢低关注。当然在相应的操作上,我们认为由于指数高位的现状,仓位选择上应该尽量不要满仓操作,谨慎对待指数新高行情。(浙江利捷)
后5000点行情谁更具爆发潜力?
经过上周连续三个交易日的主动回调整理之后,本周深沪大盘再度展开加速上攻的行情,沪深股指分别大涨9.69%和13.87%,周K线双双以长阳线报收;其中上证综合指数一举突破了5000点整数大关阻力,深成指也强势逼近18000点整数关口,本周沪深股指分别创出5125.36点和17902.19点的行情新高。注意到,而在本周五个交易日当中,日K线也全部收阳,呈现“五连阳”上攻组合,强势运行特征十分明显。
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尽管上证综合指数成功突破5000点大关,但板块热点和个股走势的分化已逐渐显现;尤其是在突破5000点大关之后,上证综合指数又一次形成向上跳空的缺口,给技术派投资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按照缺口理论,非突破性跳空缺口的回补对后市股指运行产生一定的下拉和回调压力。但笔者注意到,大盘从7月20日强势上攻以来,包括7月23日的突破缺口在内,上证综合指数多次出现向上跳空缺口,类似的缺口还有8月3日、8月6日以及本周五的缺口共四个跳空缺口,前几次的跳空缺口并没有在短时间内予以回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市场的强势运行特征。事实上,从大盘运行趋势来看,上证综合指数从7月20日上涨以来所形成的震荡攀升趋势依然保持完好,在没有重大利空或负面政策的影响下,这种强势运行趋势有望进一步延伸。
客观而言,近期大盘的强势运行格局有着坚实的基本面作为支撑。截至日前,披露半年报的999家上市公司的数据显示,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整体业绩增幅超过了100%,而这999家上市公司总共实现净利润1381.06亿元,同比增长了72.50%,每股收益相应由去年同期的0.16元提高到0.24元。业绩增长是股价上涨最根本的动力,本周热门板块涨幅排名情况也再度印证了这一基本的定律。根据笔者统计,本周金融行业以12.22%整体涨幅位居涨幅榜首位,此外钢铁、有色金属等涨幅也分别达到9.13%和8.36%。上述主流板块的反复走强离不开估值优势和良好的业绩增长预期。其中笔者也反复提到,钢铁板块走强除了业绩因素之外,行业的并购重组机会也一大亮点。因此可以认为,钢铁行业的投资重点主要在于选择行业龙头和具有整体上市及并购题材的品种。至于金融板块,笔者坚持认为,国内银行股的长期价值在于盈利模式转型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坚定看好未来几年银行业的发展前景。
值得再度提醒投资者的是,随着指数的不断攀升和估值水平进一步提升,后市板块热点和个股分化难以避免,操作策略上一定要更加注重上市公司基本面,并密切跟踪主流资金的动向。从本周的热点表现来看,一批基金重仓的优质蓝筹品种呈现加速上攻的态势,这一方面得益于近一个多月以来基金规模的持续扩张,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基金重仓品种在后5000点行情中更具爆发潜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投资者应尽快适应机构投资者主导和博弈的行情特征。笔者在日前的文章中也指出,从近阶段资金流向和机构调仓思路来看,具备良好基本面支撑和成长潜力的品种,以及具备大量优质资产注入的品种更值得关注。(凌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