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美股虽然止跌,但乐观情绪并未感染亚太,纳市中国概念股在收盘前出现集体大跌。日本股市周五早盘收跌2.32%,随着信贷危机影响的波及面不断扩大,市场恐慌性抛压加大。韩国股市盘中重挫2%。恒指延续昨日跌势,今早高开89点后一路走低,午后恒指经历过一波快速放量下跌,最低下跌1285.67点,触及盘中低点后,多头护盘动作加大,成交量较早盘明显放大,恒指出现快速反弹,收复20000点大关后一路上扬,全天报收于20383.67点,下跌288.72点,跌幅1.4%。
外盘连续暴跌的影响终于波及到A股了,至周五收盘止,A股指数出现今年以来少有的3连阴,一时间风声水起,市场对A股的担忧加大,恐慌情绪扩散开来。
那么次级债风波对A股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从规模来说,此次次级债风波无疑是美国近年来最大的一次金融风波,极大损害了美国证券化的资本市场,甚至有一定数量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纷纷破产,好似美国经济都被推倒危险的悬崖边上。欧洲股市,亚太股市纷受连累,甚至连一直独善其身的A股市场都连续三天出现了下跌。
次级债风波真的有这么危险吗?
首先,从美国来看,美国的资本市场是相当发达的,次级债只是美国资本市场的一部分,从规模上来说,期涉及的金额确实较大,但是出现问题的次级债只是部分资金链出现问题了,以美国的证券市场来说,一部分坏掉的割掉就可以了,到了关键时候,只要有人出来承担这部分责任就可以了,或者是政府或者是购买债券的人,其损失还在美国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对于住房问题,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像我们国家的人有那么强烈的购房要求,没有住房,租房住一辈子也能被相当多的美国人接受,不会出现连锁反映。因此,次级债的后果会局限在一定范围内。 对于一批基金公司破产的恐慌,投资者也不必过于恐慌,虽然破产者中间不乏大型基金公司,但是多数破产的都是一跌小型基金,不要忘了在美国要注册公司可是相当简单的,对于这些基金的破产不要用国内基金去定义它,可以用一个小餐馆倒闭来理解它(可以这样比喻的说),因此次级债风波的影响是有限的。
其次,对于欧洲股市来说,欧洲市场在次级债风波中所遭受的损失主要是投资损失,欧洲股市的下跌主要为调整资金主动应对,次级债的影响大幅扩散到欧洲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近期欧洲股市已经出现止跌起稳的态势,次级债大幅影响欧洲经济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就会有人问道,亚太股市的暴跌又是怎么回事呢,特别是港股周五盘中跌幅一度逾1200点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亚太股市,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并不多,少数实力较强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均有大量投资美国次级债,他们的连锁反映会比较明显。其中经济实力最强的日本本身就存在很严重的日元头寸问题,次级债的下跌只是一个诱因而已。至于港股就比较特殊了,港股有一个特性,港股习惯跟着美股走,熟悉港股的人都知道,港股股指期货是根据美股开盘的,美股跌,港股股指期货多半跳空地开,美股涨,港股股指期货多半跳空高开,港股是受制于美股的。现在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年后港股A股定价权的争夺闹过一阵,实际上并不是A股和港股在争夺定价权,而是A股和美国股市在争夺港股的引导权,港股到底是跟着美国股市走还是跟着中国股市走,此次次级债风波的结果可能会成为主导权争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战,看看港股下跌1200点后强势反弹900点,你做何感想?
因此,次级债的风波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影响有限不代表没有影响,毕竟新闻快捷化的现代社会,面对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心里意义上的影响还是形成影响的,如国际对冲基金大规模减持银行股的报道就动摇了银行股的持股信心,如中行工行他们没有技术型下跌整理的要求,只有拉高后宽幅横盘震荡的要求,但受银行股持股信心动摇的影响,明显有资金主动性杀跌,释放空头动能。因此,次级债风波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心里意义上。
从今天盘面上来看沪指直接于10日均线下方跳空低开,收盘跌破10日均线,但量能只是略有放大,显示资金并没有大规模出逃,近期新发行的基金持有资金高达2000亿,大盘下跌的空间并不大。由于20日均线将上升于4550上方与上攻支撑点位4562形成双重支撑,因此大盘至多下跌至4562点附近再重新组织上攻行情,大盘甚至可能仅仅盘中下跌完成洗盘后再次酝酿创新高的行情。因此,对于手中有股票的投资者可以持有优质筹码等待反弹,而有资金的投资者可以在4600点守候买点,至于选股,建议参考前文推荐的品种,周一周二将现最佳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