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孤岛”时期的上海西商众业公所(上)作者:复旦大学历史系 朱荫贵

[日期:2007-03-16] 来源:  作者: [字体: ]

“孤岛”时期的上海西商众业公所

 

复旦大学历史系  朱荫贵 

内容概要:上海西商众业公所是外国在华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但却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和涉及范围最广的证券交易所。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史实过去甚少被人关注,以至于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专文进行讨论。本文根据中外文资料,对“孤岛”时期这家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证券、交易品种、交易从清淡到形成投机狂热的几个阶段、特点和原因,以及外商企业利用投机狂热吸收中国资金的状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孤岛”时期上海众业公所的“繁荣”和令人“瞩目”,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畸形状况的结论。

关键词:上海西商众业公所    外商股票   证券交易   投机狂热

 

上海西商众业公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是帝国主义列强在近代上海兴办的一所证券交易所,是外商尤其是英美商人创办和控制、以买卖外国及外商在华所设各公司股票和各种债券的证券交易所。值得深思的是,这家侵害中国主权兴办起来的外商证券交易所,却是近代中国证券市场上出现最早、历时最久、涉及范围最广的证券交易所。[1][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这段时期,上海租界出现了历史上独特的一段被称为“孤岛”的时期,[2][2] 就在上海租界成为“孤岛”的这段时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里成为投机家的一大乐园,也在上海众业公所几十年的历史上,留下了最为令人瞩目的一页。鉴于学术界过去对这一段经济史实鲜有介绍,[3][3] 本文根据收集到的中外文资料,拟对这一段史实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努力,除对过去该研究领域的空白状况稍作改变和填补外,更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鉴于学术界过去对这家证券交易所了解不多,笔者准备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抗战爆发时西商众业公所的基本状况;孤岛时期众业公所证券交易的演变状况及特点和外商公司利用这个特殊时期增资扩股掠取华商资金的状况。

 

一、“孤岛”时期西商众业公所的基本情况

 

毫无疑问,西商众业公所是列强在华享有特权的突出表现,也是列强在华获取特殊权益和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标志之一。[4][4] 抗战爆发前,在其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西商众业公所已成为外商企业在华吸收中国人资本和扩张权益的集中代表之一。

西商众业公所经营的范围包括:1、中国,尤其是上海及远东各地的外商股票;2、南洋各地的橡胶公司股票;3、上海市政府以及公共租界法租界各行政机关所发行的公债;4、中国,尤其是上海及远东各地的外商公司债券;5、中国政府发行的金币公债。[5][5] 其中,最重要和交易活跃的主要是第1和第2部分即中国上海及远东各地的外商企业股票和南洋各地的橡胶公司股票,“其他不过聊备一格而已”。[6][6]

1937年抗战爆发时,最重要和交易最活跃的第1部分即中国上海及远东各地的外商企业股票和第2部分即南洋各地的橡胶企业股票的基本情况,也就是这些股票的名称、国籍和资本数额等状况如表1和表2所示:

1  众业公所上市外商一般企业基本情况显示表

 

 

说明:1、“普”为普通股;“优”为优先股。

2、“公司债”为另外发行的债券,在众业公所进行买卖。

从表1观察,第1部分上市的企业有58家,包括普通和优先股以及用不同币种买卖的股票一共68种,债券11种。这些上市的股票和债券大致包括金融、保险、地产、船厂码头运输、公共事业、纺织和其它等七大行业。

 

2  上海众业公所上市橡胶公司基本情况统计表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可见,在实业股的58家企业中,属于英国国籍的44家,其次是美国的9家,法国的4家和日本的一家。而在橡胶企业的35家上市公司中,属于英国国籍的更占到了34家,英国资本势力的强大是十分突出的现象。在上述众多的上市外商企业中,一半以上的企业又被七大洋行系统所控制。这七大洋行系统分别是:沙逊系统(Sassoon & Co.,)、会德丰系统(Wheelock & Co., Ltd.)、怡和系统(Jardine Matheson & Co.,Ltd.)、谭史庞系统(Turner,Strurrock & Brown)、麦边系统(George Mc Bain)、汇通系统(J.A.Wattie & Co.,Ltd.)和祥茂洋行系统(A.R.Burkill & Sono.Ltd.)

在这58家实业企业中,其额定资本总股数为5650余万股,其中上市资本股数为2850余万股,基本占总股数的一半左右。橡胶公司35家企业的额定资本总股数为5470余万股,其中上市发行的资本股数为2910余万股。也就是说,在上海众业公所挂牌的上市公司的总的状况是:额定资本总股数为11120余万股,其中上市发行的超过一半达5760余万股。

3、表4分别显示了按系统以及不同币种在各类股票中所占份额的统计情况:

3  众业公所各类股票在不同行业的分布情况统计表

 

 

众业公所上市的外商企业股票,是以7种不同的币种发行的,这些发行上市的不同币种企业股票在各类行业中分布的状况如表4

4  按不同币种上市企业状况统计表

 

 

从表4看,在这些按不同币种发行的股票中,以银两建制的种类最多,达58种,总金额1亿另6百余万两;其次是以法币建制的股票,达25种,总金额1亿元左右;英镑建制的16种,680余万镑;港币建制的有汇丰银行和香上饭店2种,2900万港币;美元建制的有美商友邦人寿保险股票1种,法郎建制的有保太保险股票1种,荷兰盾建制的有兰格志橡胶股票1种。从股票的面额数目来看,种类同样很多。如以银两建制的股票看,既有100两一股的,也有10两和5两面额一股的。但大体实业类股票的面额要大过橡胶公司发行的股票面额。橡胶公司发行的股票面额最少的只有0.1两。

在外商股票的交易场所方面,无疑众业公所为最主要的中心集中场所。由于众业公所实行会员制,非会员不能参与买卖,因而在上海经营外商股票买卖者,外商中有合盛公司、新丰洋行、中庸洋行、安利洋行等多家。华商中也有华丰公司等多家。这些公司均有经纪人在众业公所直接代客买卖股票。早期众业公司成立时,经纪人名额规定为100人,其中外商为87人,华商为13人;[7][7] 但此后华商数量有所上升,到抗战爆发时,华商经纪人数量已上升到34人。华商经纪人席位增加的原因是由于外商经纪人因各种原因回国或离开时,其空缺的经纪人席位往往被华商以一个席位超过十万元以上的高价购买所致。此外,华商参与众业公所外商股票的买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规模小的华商银行或证券号等,本身在众业公所内并无经纪人位置时,其采用的变通营业方式为:一方面接受顾客的委托,另方面则转请其他经纪人在众业公所内代顾客买卖,而自己从中分取部分佣金收入。由于有这些人的参与和活动,无形中扩大了众业公所的买卖规模,增加了众业公所的活跃程度。(待续)



 

 

 

 

 

 

 



阅读:
录入: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股票收藏---面临的历史机遇 作者:薛正兴(上海)
下一篇:沪深股市早盘强势震荡 沪指离三千点仅一步之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