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易德侃市》之一

[日期:2007-03-16] 来源:  作者: [字体: ]
“股藏”的历史价值

我认为,以股票为主体的“股藏”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一旦世界公认中国“腾飞”成功,(而事实上中国确实在经济上已经显示了逐步向高“腾飞”。)中国在20世纪的改革意义绝不亚于当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亚于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无论怎样,中国的“经济史”能不写这一段历史吗?中国“金融史”能不写这一段历史吗?那么,这一改革真正意义上的标志就是“体制”的改革,是承担风险的改革,体制反映出形式,体制牵动了结构,体制决定了分配,体制开阔了市场,体制推动了金融,体制改变了法律……等等等等。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出现“股份制”企业,说明共产党的改革的决心和魄力,真是“改天换地”的又一次革命。我觉得,中国这一改革,意义是非常深刻的和巨大的,最能体现这一改革内容和方向的就是“股分制”企业出现。而要说明和反映这种深刻的内容,“股票”是最好的信息库。改革时期的“股票”的历史地位是动摇不了的,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意识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后人会比我们更认识,更需要,这就是即使在“市场上”也大有前途的内在原因。而“股藏”是一体的,只要认识到“股票”的价值,也就同时承认“股藏”品的价值。
   
收藏和保存“股票”,是我们留给后人的历史财富。在更多的人还没有想到、意识到的时候,能想到、意识到的人是先贤者。此中不需要急功近利,越是急功近利,越会使浅意识的人产生“哗众取宠”的感觉。不需要大喊大叫,我们需要耐心和平静的告诉人们:意义和价值。这需要扎扎实实的搞一些形式,做一些文化性的宣传工作。所以我说过:进行着研讨的群体才是“市场”的真正的支柱。同时他们也是在对历史做着贡献。我尊重他们不是他们手里有“金子”,而是他们的意识和贡献。这里有并非浅意识的人能马上接近的距离。但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缩小这里面的距离。
    首先,自己要有信心。
   在对史实的研究上,我觉得当前应该将股票的时间线索理清楚,应以历史线索进行贯穿。
   具体设想:将改革时期的股票市场前后划分为几个阶段,如“试点阶段”、“高发阶段”、“整理阶段”等,(更确切的定义可以讨论)。
    1,理清每一阶段准“股份制”企业有多少,是哪一些。
    2,哪些企业发行了股票的,哪些是上市的,哪些是未上市的。上市发行的方式。时间段,股票发行量。
    3,那些是采用了“认购证”发行的,时间段。
    4,涉及到的金融机构
    等等,以及“改制”的相关背景,特殊事件……等等
    我看了一些书和材料,似乎都还散乱而缺乏系统。
    上述的内容,越上层相关机构越清楚,应当有案可查,现在整理出来还是有可能的。也来得及。现在不进行整理,时间拖得越久,就越难整理清楚,也是对后人欠了债。
    那么,设想如果有“协会”一类的组织就可以从事这样的具体的工作,全国性协会可以协调和组织,地方性协会就可以具体进行。这样一来,“协会”也显得比较务实。“协会”不能只是在“票证”的“样式、大小、图案”等上面打转。(这些可以留给有兴趣和有条件的人员去做。其实也已经有人在做。)什么“整顿”之类的事“协会”根本管不了,也没必要管,市场有市场的自身规律,有人想买,有人想卖,怎么管?统一价格?谁听你的?而且也不应该“协会”来操纵。
    我想,应该涌现更多一些以研究“股藏”方面为内容的专题“学者”。
(以上是初步和散乱的思绪)



阅读:
录入: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汇市信息]中国银行3月16日人民币挂牌价
下一篇:股票收藏---面临的历史机遇 作者:薛正兴(上海)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