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湘财证券公司出资400万元设立,经中国文物局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证券博物馆——历道证券博物馆
开馆仪式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向历道证券博物馆赠送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锣”,中国证券业协会副秘书长周阿满捐赠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一块匾额,全国人大财经委办公室副主任王连洲捐赠了投资基金法文稿。应邀参加历道证券博物馆开馆仪式的名誉馆长、首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表示,股票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凭证,记载着中国近现代金融发展史的社会历程。证券博物馆可以起到总结过去、展现历史、展望未来、教育后代的作用,希望在证券界各方面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把历道证券博物馆办成全国最有权威的证券博物馆,为保存和研究中国证券历史起到重要的作用。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则表示,上海是昔日的远东国际金融中心,证券博物馆的设立为它提供了历史见证,也为现代上海重建国际金融中心增添了丰富的历史内涵。
据历道证券博物馆馆长吕苓介绍,作为一家证券专业博物馆,历道证券博物馆是上海运用“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博物馆的又一成功范例。博物馆陈列面积600多平方米,从2002年6月开始筹建,博物馆就通过拍卖的方式,从民间抢救性收购了一批中国自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含解放区)、新中国建设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和物品数千件,藏品类型包括:股票(外资股票、华资股票)、债券、证券历史实物、证券历史报刊、证券历史老照片等,其中有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中国股票——开平矿务局光绪七年(1881年)发行的股票:正面文字“开平矿务第一股”,背面印刷矿场图片,装在“股票封套”内;红底黑字、用英德两种文字印刷的英德借款债券则是中日甲午战争的见证;一些证券藏品因与名人相关而颇具趣味,如孙中山签署的民国政府第一张公债“中华民国军需公债”等等。 该博物馆的设立,填补了我国博物馆行业没有证券类博物馆的空白,其藏品更是真实地记录、保留和再现了新、旧中国资本市场的百年历史。从股票证券内容来看,更是涉及各行各业发展历史,如报馆股票,自来水公司股票,房地产公司股票等等。历道证券博物馆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兴的股票证券收藏队伍中有了一支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