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东北人为啥疯抢纪念币

[日期:2025-11-19] 来源:毕氏邮品  作者: [字体: ]

东北人为啥疯抢纪念币        2025年11月19日 沈阳晴 11℃→-7℃

毕氏精品邮票展销  
2025年版《纪念币辨伪经验谈》
2025年版《邮品收藏辨伪经验谈》


       就在昨晚,网约京剧净角纪念币时,东北地区抢购最为狂热,甚至超过北上广,这是为啥呢?东北人对纪念币的“狂热”不是简单的爱好,而是多种意想不到的原因所致。

       1.“国企DNA”——当年发奖金就是发纪念币。
       80年代中后期,东北大型国企发奖金时,真发过纪念币。工人眼里:这玩意儿=钱,而且是国家背书、不会作废的钱。一代代传下来,纪念币=硬通货的概念写进了东北人的集体记忆里。

       2.“下岗潮”留下的创伤理财。
       1998–2005 大下岗时期,股市坑人、储蓄贬值,只有纪念币能按面值+溢价换成现金。很多下岗家庭靠提前囤纪念币熬过最惨的几年。从此形成路径依赖:遇事不爽,先换点纪念币压箱底。

       3.“社交硬通货”——比茅台还管用
       在东北,作为礼品,茅台可能假,纪念币假不了。掏出一卷宁夏币,比啥都管用。

       4.气候决定“室内爱好”
       冬天零下30℃,半年没法室外活动,全家围着暖气盘邮票、盘硬币、盘核桃。纪念币体积小、不怕火、不怕潮,完美适配东北的“猫冬”场景。于是玩着玩着就玩成了全民收藏。

       5.“资源城市”的惯性思维——什么东西都囤
       大庆、抚顺、鸡西,这些城市因资源而生,天生相信“今天不囤,明天没了”。油没了、煤没了,但纪念币可以囤到底。囤纪念币=囤资源的变形,逻辑一模一样。

       一句话总结:东北人不是爱纪念币,是爱“国家盖章的那块安全感”——它曾救过他们的命。这便是收藏文化的起源之一。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摇号已死 按需当立
下一篇: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