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湖,人们熟知的不仅有一元纸币上的“三潭印月”、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传说,亦能吟唱那句绝美的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年恰逢杭州西湖申遗成功14周年,前段时间,我在编组《杭州三世遗》邮集时,那套静静躺在集邮册中的《四景山水图》邮票,让我对西湖又多了几分崇拜与热爱。刘松年笔下的《四景山水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分为4段,分别绘有当时杭州西湖的四时景象。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方寸,跟随刘大画家的笔触去探寻南宋时期的杭州西湖,去感受当代年轻人最向往的那份诗和远方。

柳丝如绦,春意盎然
《春景图》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春日美景。高耸入云的青山下藏着一座深宅大院,仿佛蒙着绿纱的仙境。树木苍翠,山石嶙峋,已经让人分不清这到底是人间还是仙界。庭院门口的凉亭里,一位身着蓝色衣服的女子正在小憩,旁边有一童仆在树下清理担具,另一位侍从协助在旁,看这架势,应该是陪主人游玩归来。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亭外还有一只黑色小狗,正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的一幕,显得格外悠闲。院外,更是热闹非凡。一座小桥横跨溪流,几株桃树在春风中竞相盛开。桥头的身影静静地望着对岸蜿蜒曲折的长堤,仿佛在等待心上人的归来;桥下,潺潺的溪流好似也在诉说着春的故事。看着这让人如痴如醉的美景,不禁想到杭州杨公堤以西那一带,带有几分野趣的景色,令人无限向往。
水阁临湖,碧荷点点
《夏景图》是夏天美好生活的完美写照。柳树下的敞厅里,一位士人惬意地倚坐在宽大的躺椅上,享受阵阵温柔的夏风轻抚,心无旁骛地沉溺于湖光山色的美妙,在他身边,还有人端着精心准备的美食盘子,简直就是最贴心的私人服务员。敞厅前,宽大平坦的凸字形露台铺展开来。左右两侧点缀着精美的太湖石与绚丽的花树,平添几分高雅与诗意。只需走下几级台阶,便走到悬在湖水之上的方形歇山顶水榭。第一眼看去,还以为来到了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水榭下,隐隐约约点缀着几朵盛开的荷花,让人不由忆起西湖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喝茶,赏景,谈笑,这种生活,简直是人生一大乐事。
秋高气爽,层林尽染
《秋景图》一幅秋高气爽的秋思之景。临湖的庭舍里,一位老者独自坐在榻上养神,好似刚从午睡中缓缓醒来。他透过窗户眺望远处的山水,陷入了无尽的秋思。不远处,两位侍童汲水煮茶,各自忙碌着。窗明几净的院内,每一株花草都仿佛披上了最美的晚礼裙,金黄色的菊花与深红的枫叶交相辉映,给这宁静的庭舍增添了一抹鲜亮的色彩。微风吹拂,带来一丝丝秋日的清凉,这静谧的下午随之显得更加温馨宜人。
山裹银装,万籁俱寂
《冬景图》的湖边四合院静静矗立,地面和屋顶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仿若银装素裹的仙境。桥头,一位撑着油纸伞的老翁正悠哉悠哉地骑着驴,前面有个小侍童引路,步子轻快得跟踩了弹簧似的。看上去是要寻找灵感,或许也只是想在雪中寻得一枝寒梅,以诗兴大发。老翁这心境,那叫一个闲情逸致,仿佛世间琐事皆与他无关,光顾着享受这冰天雪地的和平美景了。你看他那不急不忙的节奏,仿佛和天地融为一体。在这样的冬景中,他似乎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幸福,平凡而美好,让人不自觉陷入对雪中情趣的向往。
欣赏完邮票,仿佛四季的脚步也在美好中悄然划过。我想,在喧嚣浮躁的钢筋水泥中,能有这样一方净土,悠闲地听听风,看看西湖美景,似乎灵魂也得到了洗涤。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每个在繁忙工作之余的我们,都渴望拥有的理想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