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2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启动了国家宝藏金银纪念币项目,通过国家法定货币这一载体,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史前新石器时期的文明曙光,唤醒了历史长河中尘封的记忆。并于2024年6月,延续发行国家宝藏系列金银币的第2组,再现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王朝灿烂的文明,它们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启蒙与奠基。
如今,国家宝藏系列再启新篇,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6月14日发行国家宝藏(统一气象)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包括金币2枚,银币3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发行公告一经发布就引发了广大藏友的热烈讨论,大家不仅对这套国家宝藏金银币焕然一新的设计颇为赞叹,更为其精益求精的工艺所折服。那么,这套纪念币的收藏前景如何呢?下面,笔者将不同维度与大家一起探讨,抛砖引玉。
发行量的大幅缩减释放利好信号,既提振了市场信心,又增强了该套金银币的稀缺性,彰显了其小盘项目的独特优势。
从发行量上看,这套国家宝藏(统一气象)金银纪念币的最大发行量较全系列前两组有大幅的缩减,其中,15克长方形金币的最大发行量仅2000枚,较前两组(15克圆形金币)减少了3000枚,减量幅度达到60%;3克圆形金币最大发行量5000枚,较前两组减少了5000枚;15克圆形银币发行量3×10000枚,较前两组减少了3×10000枚,缩量幅度均在50%。总的发行体量较前两组国家宝藏金银币缩小了约51%。
发行量的大幅缩减无疑是管理层向市场释放的重大利好信号,一方面能起到提振市场各方信心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增强了该套金银币的稀缺性,彰显出小盘项目的独特优势。作为一个小盘项目,这套国家宝藏金银币有望得到大资金的关注,其市场价格或将在未来被稳步拉高。此外,在供求关系上,它还将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不至于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幅缩量创造出的高度稀缺性,再加上小盘项目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将会让这套国家宝藏金银币拥有长期稳中向好的市场表现。
重量级题材突显了该套金银币非凡的集藏意义和永恒的集藏价值。
国家宝藏是代表着国家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文化遗产,其珍稀程度极高,研究价值不可估量,且均为国家一级文物,规格之高,是其他文物所无法企及的。它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和文明的传承,是国家的重要象征和文化财富。而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其天然就具有国家级、重量级题材的光环。
此外,这套国家宝藏金银币上的器物也令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大长见识,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战国商鞅方升、秦代铜车马、西汉长信宫灯和东汉击鼓说唱俑,这5件战国秦汉时期的国宝重器个个都大有来头,它们跨越千年而来,散发着古人的智慧和文明的光辉,在令人震撼和惊叹之余,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度的思考和洞察。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宝藏这个题材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世人所遗忘,反而会变得愈发历久弥新。这些承载着深厚文化的金银币往往让人百看不厌,每一次拿出来观赏,都会新的感悟和收获。正如一位资深藏友所说的,把国家宝藏系列金银币都集齐了,就仿佛在家里搭建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文物博物馆。的确如此,这或许也是集藏国家宝藏金银币的重要意义之一。重量级题材加上重量级国宝的加持,突显了该套金银币非凡的集藏意义和永恒的集藏价值。
精妙的设计配合创新及高超工艺的运用,令该套金银币极具艺术观赏性和工艺价值。
虽说这套国家宝藏金银币的图案取材于5件国宝级文物,但设计者通过艺术的再创作,配以先进、高超、创新的工艺,使之不仅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物的历史韵味,还呈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让观者沉浸其中,仿佛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交流。比如,15克长方形金币背面,作为主体图案的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在浮雕、光变鳞彩和彩色喷绘工艺的综合运用下,不仅还原了锦护臂本身绚丽的色彩,还将其历史的沧桑感、生动的构图以及织锦特有的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触手可及。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于古拙中透出一丝神秘,就如同遥远古代的一句预言呼应着当今的时代。
3克圆形金币背面主体图案为战国商鞅方升造型,通过使用传统手工浮雕工艺,将商鞅方升这一秦帝国统一度量衡的重要器物刻画得如实物一般逼真,方升局部的铭文显得古朴、粗犷,透着厚重的历史气息。同时,在光变鳞彩工艺的点缀下,宛如历史照进了现实。
三枚15克银币:其一,背面图案为铜车马造型,由于整体采用了浮雕工艺,再配以镀金镀黑工艺,使得币面上的铜车马不仅立体感十足,而且对比度强烈,更加彰显了这辆秦朝皇家用车的高贵与华丽,就连车身上的零件和装饰物都被描绘得十分细腻、到位。
其二,背面图案为长信宫灯造型,设计者以汉代纹饰环绕宫灯形成向心式的构图,并且通过彩色喷绘的工艺,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实物的原貌。而最值得称道的是,使用了荧光油墨工艺模拟出了灯光点亮后烟雾弥漫而出的景象,不仅颇为巧妙地体现了长信宫灯的使用场景,还营造出了温馨的氛围,让人直观的感受到了汉代的科技文化风貌与审美情趣。
其三,背面图案为击鼓说唱俑造型,其画面生动地再现了汉代乐舞杂技的热闹、欢快场景。设计者巧妙地将击鼓说唱俑造型与汉代乐舞百戏题材画像砖图案相融合,通过浮雕和彩色喷绘工艺向我们展现出了一派汉代市井娱乐的景象。
这5枚贵金属纪念币都各具特色,精妙的设计配合着诸多创新及高超工艺的运用,令该套国家宝藏金银币极具艺术观赏性和工艺价值。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赋予了该套金银币无与伦比的收藏魅力。
纵观这套国家宝藏金银币上所展现的5件国宝文物,可谓大有来头。其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是为了纪念赵充国的伟大胜利,由蜀地的织工织造而出。当年,汉朝派遣大将赵充国一举征服西羌,随后彻底控制了河西走廊,将西域也纳入了中国版图。“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几个字是中国古代占星用语。五星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东方”是中国古代星占术中特定的天穹位置,而“中国”则泛指当时中原王朝直接管辖的地区,是一个地理概念。这句话的整体含义是,“金木水火土五颗星同时出现在东方的上空,有利于中原作战。”这件精美的织锦,被誉为 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战国商鞅方升,是古代用于计量容积的标准量器,多用于计算农作物的多少,其上镌刻的铭文,显示了它历经的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和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两个重大历史节点。它也是到目前为止,商鞅变法唯一的实物例证。
秦代铜马车则是中国考古史上迄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的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它对于研究中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西汉长信宫灯相传是汉武帝时皇太后窦氏为巩固家族地位赠与孙媳妇窦绾的,因曾放置于窦太后的长信宫内,故名为长信宫灯。其设计精巧,兼具有实用、环保等特点,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东汉击鼓说唱俑为东汉明器,它的造型夸张,是具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优秀雕塑作品,被誉为“汉代第一俑”。
可以说,每一枚国家宝藏(统一气象)金币及银币图案上的器物都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赋予了该套金银币无与伦比的收藏魅力。
币面上那些认知度颇高的宝藏级文物,更易让该套金银币火爆出圈,引发社会大众的关注。
相比于前两组,这套国家宝藏(统一气象)金银币上所呈现的战国秦汉时期文物,在大众认知度上要明显高出不少。因为,一方面,这些文物所处的年代相对更加靠近我们当前的时代,另一方面,这里面的有些文物还曾上过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如铜车马等,给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这些熟悉的文物出现在贵金属纪念币之上时,势必会重新引发大众的关注和讨论,激发起大家的集藏热情和兴趣。借助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热度和传播力,再加上文物本身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更易让该套金银币火爆出圈,从而吸引更多潜在收藏群体的关注。
新规格的引入既能更好的展现文物原貌,又给项目带来了新意和亮点。
这套国家宝藏金银币在规格的设置上,较系列的前两组又有创新,将原15克圆形金币调整为了15克长方形金币,这一形制在国家宝藏系列中为首次出现,既契合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的外形,能更好地展现该文物的历史原貌,又给该套新发行的国家宝藏金银币带来了变化和新意,增添了项目的亮点,使之拥有一定的话题效应,保持较高的市场热度。
相对较低的收藏门槛加之媒体矩阵的广泛宣传,将有力的扩大该套金银币的潜在需求。
在销售方式上,这套国家宝藏金银币可供大家的选择也比较多,如有由3枚15克银币组成的银套币、由3克金币和3枚15克银币组成的金银套币,还有单独销售的15克金币,以及由15克金币、3克金币、3枚15克银币组成的金银币大全套。总体上来说,适合大众收藏的银套币和金银套币的初始发售价都不高,收藏门槛相对较低。
另外,在宣传上,除了权威主流媒体在公告日和发行日进行重点报道以外,还联合了多个新媒体平台开展互动式推送和宣传这套国家宝藏币。不仅如此,一些地区的博物馆——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成都博物馆,都结合相应的文物对该套金银币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联合宣传。而且,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文化和世界遗产日上,还播放了国家宝藏(统一气象)金银币的宣传片。线上结合线下,多重媒体矩阵的联合宣传,再加上相对较低的收藏门槛,无疑将有力的扩大该套金银币的潜在收藏需求。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笔者认为这套国家宝藏(统一气象)金银币在缩量利好,以及诸多优势和价值的加持下,长期收藏前景看好。按照规划,国家宝藏系列以时间为主线,共将发行6组金银币,相信届时,它们必将成为一个集上乘设计、精湛工艺和巧妙创意于一体的经典系列,永载世界钱币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