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 式自我陶醉当止

[日期:2013-05-06]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3年05月06日  大洋网-广州日报
查看最新行情

  “中国大妈托市”的暂时巧合和幻觉,在真实的市场表现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轻言“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不仅显得为时过早,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流露,也极易成为世人的笑柄。

  五一黄金(1476.50,12.30,0.84%)周前后,“中国大妈疯抢黄金”的新闻吸引了众多眼球,一些言之凿凿的说法是,“1000亿人民币,300吨黄金被大妈们扫了……华尔街投多少大妈们买多少,在这种对赌中,高盛已经率先退出做空黄金”。众多媒体、网友甚至兴奋地用“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来形容这种盛况和“胜利”。

  这种自我陶醉的情绪多少显得可笑和危险。最近国际金价暴跌、中国散户狂热入市,这是事实。然而,整件事的荒谬之处在于,舆论对这些个别现象无限放大,以至于一些细节被人为戏剧化夸大,并以讹传讹,麻醉了国人,误导了公众。

  “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说法之可笑至少有四:其一,4月12日和15日,美系基金联手在集中做空黄金后暂时没有进一步动作,这种观望和蓄势,更多是一种主动的谋略,与中国散户的抢购并无因果关系。其二,稍有常识便知,数百吨黄金的主力买家,不大可能是普通的“中国大妈”,而必然是“特殊顾客”。其三,300吨实物黄金是个什么概念——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黄金消费量为832.18吨,若300吨黄金数据属实,则相当于全国全年(包含工业用金)总消费量的36%,或全国全年总产量的74.4%。“300吨”的水分值得高度怀疑。其四,目前全球存在伦敦实物黄金和纽约黄金期货两个黄金定价体系,由于实物黄金的交易量远非纽约纸黄金交易量可比,因此散户抢购实物黄金对华尔街掌控的国际金价的所谓对冲作用,可谓聊胜于无。

  事实上,就在所谓“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后的5月2日凌晨,纽约6月份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继续走低,创下4月15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中国大妈托市”的暂时巧合和幻觉,在真实的市场表现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轻言“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不仅显得为时过早,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流露,也极易成为世人的笑柄。无独有偶,近日一则高度疑似某房地产公司公关稿的新闻《美国市长感谢中国开发商》,在各大新闻网站占据了显眼位置。而细读新闻,文中提到的奥克兰市,面积仅146平方公里,人口仅37万,在加州尚只能排到第八大城市。中国开发商进军这样的市场,意义不能说没有,但拔高到这样的高度并麻醉国人,则显得可笑。

  而比沦为笑柄更严重的,则是中国散户投资者受到的隐形蛊惑。有记者调查发现,5月1日前后各媒体报道的“中国消费者豪掷1000亿,狂扫300吨实物黄金”数据尚无明确来源,其最早可查出处便是国内某畅销财经书籍作者的一条微博。而“恰巧”这位擅长写金融史小说的“经济学家”曾被人讽为“黄金公司代言人”。其背后的利益关联,引人遐想。其实,一方面,黄金首饰与现货黄金并不是一回事,前者回购损耗过高;另一方面,黄金定价权一直牢牢掌握在欧美少数机构手中,怂恿散户蚍蜉撼树、对冲空方,如果不是别有用心,便是不负责任,中国散户投资者切莫把戏言当箴言,被“致幻剂”所害。

  今天,“中国力量”确实有了质的飞跃,但我们仍属发展中国家,“10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的现状并未改变,在全球化经济链条中为人打工的总体定位并未改写。因此,在描述“中国坐标”时用词尽可能避免浮夸和夜郎自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时刻保持清醒,万万不可自我陶醉于某些逻辑混乱、推理可笑的幻觉,牵绊了前进的脚步。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10天抢购300吨黄金传闻不实 中国大妈难撼金价
下一篇:巴菲特:黄金完全无法重新创造价值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