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邮品交易中集邮者的合法权益 【毕氏邮品网2013年3月15日(周五)报道】 |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们倡导各位邮商保护收藏者和投资者的权益。如何保护?我的理解: 一是集邮者的知情权。在集邮界有一个习惯,每当集邮者买了一套邮票感觉不好以后,向商家提出的退货时,商家往往是退货了之。这么做好像是商家很诚信,但是集邮者可能心存疑虑,下回再购买时会有顾虑。一种情况是邮品确实有问题,商家退换是必须的;另一种情况是由于集邮者邮识不高,对邮品认知有误区。对于第一种情况要道歉,说明存在问题的原因;对于第二种情况就要传授正确的集邮知识。集邮者当时可能会半信半疑,但是以后总会明白的,这样就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才有利于扩大合作。 二是集邮者的收益权。我们有的邮商在收购集邮者藏品时,有时候为了降低成本,常常故意夸大品相对价格的影响,这种行为就会导致集邮者对于邮品品相过分敏感,导致购买时也同样吹毛求疵,形成了一个不良循环。邮品的品相不存在绝品,毕竟流通了几十年,怎么可能和新的发行的邮品一样呢?那除非是赝品。当然了也不是说邮品收藏就不重视品相,而是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界定标准。退一万步讲,即便是品相稍有瑕疵的邮品(例如:邮票背面轻微发黄等),其价值折扣并不大,一般可达到全品价格的8-9折,集邮者大可不必因为恐惧而盲目追求所谓的“绝品”。 三是集邮者的尊严权。有些初级集邮者对集邮发生了兴趣,由于集邮知识少,对于市场的行规也不大清楚,经常会说一些外行话,我们的邮商千万不要嘲笑或者挖苦,从消费者是上帝的角度来看,他们很可能是邮市的主力军,我们理应倍加尊重。我说的尊重不是阿谀奉承,而是需要传达给集邮者正确的知识,这是培养他们爱好的好时机。当然若遇到蛮不讲理的人,也不必大动肝火,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做了一个邮商该做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再从集邮者的角度谈谈。作为初级集邮者购买邮品前要适当地学习一些集邮相关知识,买书订报都是不错的选择,做到心中有数。当然了任何知识不是短期可以精通的,那么就在实践中再学习。从价格低廉的邮品入手,逐步的向中、高档邮品过渡。开始的时候,即便万一买到了品相不好的邮品,也不是一文不值,至多是打二、三折而已,完全不必惊慌失措而扫了兴致。另外,购买不好邮品打算退货的集邮者也要注意,因为在互信关系未建立之前,邮商担忧的往往是所退邮品是否自己出售的,特别是价格昂贵的邮品更是存在这样的顾虑。那么集邮者应不应该退货呢?我们来分析一下:不退货的损失可能是总价格的10%,但是退货了可能就失去了下次购买质优价廉邮品的多次机会。集邮者可能会觉得我干嘛非得在这一个邮商处购买啊?呵呵!记住:质优价廉的邮品并不是所有邮商可以提供。这么来看,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直言告诉邮商实情,但是我不退货,我保证你下次购买的是时候,邮商给你的优惠幅度很可能直接弥补你的10%损失。您说这退不退货是不是很有学问啊。 还要强调一点,为什么同样的邮品不同的邮商售价会有很大区别呢?除了黑心商人随意要高价以外,与邮商本身对后市认知不同、存货多少、对行情把握不准等等多方面有关。对后市乐观的可能价格就会高些,自己存货不足的价格也会高些。。。 集邮者要想成功买到质优价廉的邮品,不但要货比三家,更要质比三家。由于品质的不同,价格会相差10-20%。学会鉴别需要集邮者的是耐心。大家都有一双眼睛,有没有问题谁都可以看得到,大家都看不到的就没有问题了。这时候邮商要给集邮者足够的时间,千万不能急不可耐的催促。 邮商的邮识也很关键。有些时候,邮商由于自身的邮识不足直接殃及购买者的例子也不少。说了这么多,核心意思就是:希望邮商和集邮者能够和谐相处,不能丢了集邮给咱们带来快乐的这个根儿,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