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质疑的《2011年票销售监管报告》
今天是2012年10月9日(周二)。
2012年8月,国家邮政局向社会公布了《2011年邮票销售监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目的是为了接受社会监督,所以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集邮爱好者理应提出自己对2011年邮票销售情况的个人看法。
《报告》明确了对邮票的销售实施监督,那么监督的结果如何呢?在邮票销售信息公布情况一节中,《报告》的结论是“80%的销售网点能够及时公布纪特邮票零售量的信息”。一方面集邮者抱怨窗口买不到面值新邮,一方面大部分网点能够公布零售量的信息。不知道零售量都卖给谁了?遗憾的是《报告》没有明确答复。《报告》还得出结论“89%的销售网点能够在邮票发行时”通过多种渠道“公布邮票销售信息”。实际上在没有充分供应新邮的前提下,这个结论形同虚设。《报告》也对各项指标做了打分,“第三方”评价显示,邮票供应情况分数最低。
尽管《报告》提出了整改意见,“认真研究用户意见较为集中的纪特邮票零售量少,以及首日封无票可供的情况”。但是直到今天,2012年1月发行的生肖龙票已经9个月过去了,仍然是截留不平价出售,引发市场高于面值5倍,大版票更是高于面值15倍以上进行炒作,继续增加集邮者的经济负担。既然《报告》对于2011年的邮票销售监管结论是满度是大幅提升,那么为什么热门邮票发行首日面值买不到,而市场上却是大量货源高价叫卖呢?这个尴尬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并没有本质的改观。作为集邮界权威的《报告》若缺乏力度改变现状,那么集邮者还有信心吗?集邮事业的健康发展的道路还会平坦吗?(转载请注明“毕氏邮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