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2008年“抗震附捐”版票带来的教训

[日期:2012-05-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8年“抗震附捐”版票带来的教训

    今天是2012年5月17日(周二)。

    2008年发行的“抗震附捐”版票有什么教训呢?笔者很早就说该票是典型的截留品种。发行初期版票就在数百元,高于面值十多倍,后来涨到了1600元一版,表面看参与者应该是赚了不少,但是参与者自己心里最清楚: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从2008年到现在,如果不投资“抗震附捐”版票,而投资老JT票你应该赚了多少,最重要的是直到今天,仍然是利润可观。

    参与曾经暴涨的“抗震附捐”版票者,现在如果货源没有放尽,那么现在价格下跌所导致的资金缩水是惊人的。因为“抗震附捐”版票现在已经跌破800元!发行了4年的热点邮品,现在才开始步入下跌的轨道,表明截留新邮的放货风险是漫长的。这种漫长不是“抗震附捐”版票独有,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行的JT票在1991年、1997年经历了2次比较集中地大放货,邮市也经历了2次行情崩盘,所以不要以为始终高于面值数倍的截留新邮过两、三年就会没有放货风险了。

    目前迹象表明:“抗震附捐”版票正如环路汽车一样,向起点挺近,就像2005年发行的“吉祥物”不干胶版票一样,从几十元起步,涨到240元后,急速回到几十元一样。如果指望截留新邮跌到面值附近再来炒底,则更是愚蠢。就像亚展小版、共青团小版,虽然跌至面值附近,但是无力反弹。这就是因为截留新邮没有需求使然,由于集邮者都是整年预定或者购买,不需要补缺;产品票开发商也不需要到市场采购,截留主力手里有的是货源可以供应;截留主力也会弃之不理,自己还愁怎么脱手呢;通信消耗更是无望。。。那么跌近面值的小版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垃圾。

    有些参与截留新邮的投资者在“抗震附捐”版票身上也赚了一点利润,但是这个利润是来自其他参与者,大家互相赚来赚去,资金便被截留主力迂回圈走了,最后市场资金必然不足,不能应付越来越多的新邮高价开盘,行情崩盘也就是必然的了。有的人说:我没有那么高尚,崩不崩盘和我没关系,我只要能赚到钱就行。实际上,行情崩盘对谁都是亏本,即使你很聪明能够逃脱,也会失去了赚更多钱的机会。就像1997年的炒作截留新邮截留新邮成风,你可以当年赚了几十万,但是行情一崩盘,存货缩水就会掏空你的利润。即便你很“神”,没有存货,但是以后七、八年邮市低迷,你可能利润就很少了,你赚的那点钱被七、八年一平均,年收益就少得可怜。这些话截留主力代理人当然不愿意听,因为他们来市场就是来圈钱的,他们的话不能信。如果参与老票投资情况就会相反,老票的货源基本投放到民间,大家都是有成本的,货源也不会无故增多,只能是越来越少。老票的投资者赚了钱还会对其他老票投资,市场资金不会减少,这就是良性循环。随着赚钱效应的出现,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集邮活动中来,邮市就会兴旺。参与者才会赚到更多的利润。有些人说:邮市还能好一辈子啊!这是悲观主义者,他们往往是过去热衷于炒作截留新邮,屡屡失利而形成的悲观心理,他们不可能正确认识邮市行情的。

    2008年“抗震附捐”版票近几年的行情走势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值得大家反思的东西很多,笔者水平有限,不能深入论述,但是我想会有高水平的人提出更加深刻的思索,那是我盼望的。(转载请注明“毕氏邮品网“)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5月17日51jb视点(金币收藏网专稿)
下一篇:★北京王越5月18日最新邮市行情播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