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蠹”
今天是2012年2月17日(周五)
大概我们70后这一代曾经学过毛主席的著作《论联合政府》,文中有一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读音为“杜”)。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里的《促织》也有“蠹贫”一词。明代无名氏所著的《后西游记》里面也有“蠹妖”这一人物。可见“蠹”并不是生僻字。“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里面的“蠹”是指虫蛀的意思。“蠹贫”则是由于官府的侵害而百姓贫穷的意思。“蠹妖”就是指专门在暗中啃食经书的妖精。看起来“蠹”字很有内涵的。
为什么文人都喜欢用“蠹”字,而不用更容易让人理解的“蛀”字呢?是为了哗众取宠吗?当然不是。因为“蠹”有其特定的含义。“蠹”比“蛀”多了缓慢、暗中的意思。正是这个缓慢和暗中不容易被人们发觉,所以多年来一直危害不断、更甚。
例如:邮市截留主力手里的新邮货源(亚展、关公、辛亥系列邮品))在去年底疯狂倾销,价格快速下跌,可谓之“蛀”,这种明显的倾销可以让大多数人警惕,免受其害;龙大、小版的截留货源表面看是严格控制,实则暗中缓缓低价放货,则是典型的“蠹”,这让人不易察觉其危害,受害的人就会大幅度增加,长此以往,后果堪忧。
龙大小版既然印刷出来,迟早要投放到市场销售。如果平价销售、敞开供应、到期销毁的措施能够落实当然是利好,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货源被截留,市场高价炒作,唯一的利好--销售六个月的规定,也从去年初开始在官方网站新邮预报里消失了。过去的蛀半年现在变成蠹无期了。。。(转载请注明“毕氏邮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