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限量”升值 诱惑还是迷惑

[日期:2011-08-20]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1-08-19 03:23:29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妈,您当初买的限量纪念邮票还说能升值,现在连原价都卖不出去,当初我说不让您买吧?您非不听。”本周二,顶着大日头往马甸邮币卡市场跑了一圈的小陆刚进家门,就把书包往沙发上一甩,跟妈妈说。

    曾经通过电视广告购买了一套纪念邮票的陆妈妈怎么也想不通,至少这纪念邮票也是个限量版啊!就算没涨钱,也不会不值钱吧。

    但专家说,在同等的文化、工艺和设计背景下,一些产品虽然名曰“限量”,但只要限量数字在2万以上,就已经失去了保值、升值的意义。如果其文化背景并不深厚,就算是限量很少,其保值意义仍然不大。消费者千万不要被“限量”所迷惑,进行错误的投资。

    “限量”品未必是收藏品

    借着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题材,市场不断推出“限量”特许商品。商家认为,只要有“限量”招牌,就会有好销路。

    但当最初的热情开始沉淀,“限量”产品在收藏市场上逐渐显示出其真正的价值。和陆妈妈一样,有些人会发现,手中的“限量”产品不但没升值,反而越来越不值钱了。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李祥认为,很多普通人在购买限量产品时,虽然对“限量”有个模糊的概念,但并不能衡量这件商品本身存在的收藏价值。而在商品已经停止销售后,由于题材、发行量、主题、工艺的限制,有些产品只能被称作“纪念品”,而非适合收藏的“藏品”。

    在一家交易网站中,记者看到一款“天坛福娃套装”,是2007年的“限量珍藏品”,当年限量6008套,每套售价16800元。而现在的网站出售价为5880元,远低于当年的发行价。

    “这就是纪念品,它对重大题材、事件有纪念意义,但却不一定在二级市场中产生增值效应。”专家说。

    真正稀缺才有收藏价值

    “难道限量的东西还不保值吗?发行量少不就意味着有收藏价值、以后会涨价吗?”在马甸邮币卡市场中,一名年轻的消费者提出了疑问。

    举奥运特许产品为例,少的限量1000份,最高的限量20万份,其在收藏市场上的表现会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的徽章,当时限量只有1000枚,售价22元。如今这枚徽章叫价已经到了1000多元,还很少有人出售。”奥林匹克收藏界知名人士陈绍枢说。

    他认为,在同等的情况下,限量产品的量越少,后续的价格自然越高。

    “但这个限量也要和受众的群体进行对比,如果一个限量品面对的是全球数百万收藏爱好者,保值增值的空间就大;但如果一种限量品针对的受众只有几百人,那就算只限量几十枚,也不会产生同等的保值增值空间。”陈绍枢说。

    专家称,一般来说,发行数量超过2万的限量品,收藏和增值的空间基本就不存在了。

    盲目“限量”商家也吃亏

    虽然“限量”策略是商家定的,但近几年也有商家被“限量”的预期所迷惑,结果给自己留下大量压仓的滞销品。

    “当时做的限量版20万套,但实际上也就卖出了几万套,剩下的只能取掉标记,现在继续当普通商品卖。”一家曾经参与过限量商品生产销售的企业老总对记者说,四五年前借着一个题材做的“限量”产品,至今都没卖完。

    “出售这种特许产品应当是要交授权费用的,我们当时想着,如果发行量大,不就能趁着热乎劲儿多赚点嘛。”老总坦承,当时定下20万的限量是“没经验”。

    记者了解到,这些“限量”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主题,但只要经过主办方授权就可以开发产品。是否限量、限量多少基本由商家自己确定。由于收藏近几年才火起来,商家对于如何定价、如何定量也没个准谱。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8月20日连体钞、纸币行情
下一篇:51jb视点:天地之中交投稀疏,1/2彩金市价飙红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