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邮票当中的“金矿”
今天是2011年8月18日(周四)。
新中国邮票从1949年发行开始,至今已经60多年了,如果从鉴赏角度来看,有两个“金矿”值得长期投资。
第一个金矿是:60年代初期的特票,主要是:“黄山”;“金鱼”;“牡丹”;“蝴蝶”;“菊花”;“梅兰芳”等邮票和型张。这些邮票与其他同时期邮票相比,具有题材好,发行量少的优势,受到了国内国外集邮者的青睐。实践证明它是名副其实的金矿。
第二个金矿是:1980年前后发行的“西游记”;“齐白石”;“脸谱”;“荷花”;“山茶花”;“桂林”等邮票和型张,这段时期,正是中国集邮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的初期,所以邮票的题材好,发行量也很少。实践证明这些邮票的长期收益率是很好的。
通过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规律:金矿的产生必要条件是设计题材好,发行量比同期其他邮票明显少。那么哪些近几年发行的邮票会成为第三个金矿呢?
1992年以来,所发行的邮票数量大部分在1000万套以上,唯有2003年-2004年的小版票发行量只有40-95万张。2005年以后发行里的小版张发行量基本维持在150万以上。这样以来,作为小版票的龙头--2003-2004年小版是具备金矿的潜质。特别是2004年小版,在2004年的所有邮票当中,精选出12种重大热门题材作为小版,更加昭显其金矿的潜质。目前2004年小版12全的售价只有800多元,长期来看还是非常乐观的。(转载请注明毕氏邮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