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1年6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卢工”邮市在6月上旬正式启用新大楼,一年来的风风雨雨也因此烟消云散。
望着崭新的大楼营业厅,成龙感慨万千。上个世纪90年代,“卢工”作为一个临时提供集邮者交换的场所,隔三岔五开放,并不为人关注。但随着集邮活动的蒸蒸日上,“卢工”邮市也不断地发展,并成了闻名遐迩的全国著名邮币卡市场。虽然1997年“卢工”率先实行了市场改造,将原始的地摊交易升格为融包房与摊位相结合的新市场模式,但随着其它市场不断升级换代,“卢工”市场的硬件落后也不言而喻。尤其是酷暑之际,交易者更是挥汗如雨,几乎触犯了藏品交易的禁忌,那些经过汗流浃背交易者手的藏品,其品相也就可想而知,这些年来不少邮票发黄变霉,留着多少过去的汗水痕迹呢!
厉骏在6月4日“卢工‘新大楼启用之日,特地去成龙的包房祝贺。成龙也很开心,因为这次”抓阄“摸号,居然摸到了一楼的一个位子上好的包房。尽管有腰缠万贯者愿意出200多万与成龙置换其它方位的包房,但成龙却死活也不肯。所以,当厉骏听到后吐着舌头说,如果自己早就换了,那岂不是已经早早地将一个“牛市”的钱赚回来了。
这天中午,成龙在新包房内请厉骏吃便饭,说是便饭,但六菜一汤的规格则是非常高了,见此厉骏也受宠若惊,大呼不敢当。
成龙却笑咪咪地说:“第一天,就应该吃好点,不要亏待了自己,也让这里的土地爷高兴高兴。”
厉骏享受着美味佳肴,心里挺开心,不过他一直没有搞清成龙为什么对这间包房情有独钟,所以在酒过三巡之后,问道:“成哥,那个大户要你的这间包房,出的价可真不低呀!”
成龙点点头,感叹地说:“是呀,我也认为这个价非常高,因为他的那间包房位子也不是特别差,仅仅是略偏里面些而已,我看生意也不会差到哪里的。”
“那你为什么不换呢?”厉骏不解地问,“这个钱可是太好赚了。”
“话是这么说,但我的想法却不是如此,这与钱的问题有些不搭界。”
“成哥,你的意思是……”
“厉骏,钱固然是个好东西,但只要好好地做、坦实地做,属于你的钱自然会来的。”
见成龙有感而发,厉骏不敢吱声,而是继续喝着啤酒听成龙说。
“许多人都感到可惜,因为两个位子的包房对换,差价没有那么高,但我为什么没有换呢?”成龙仰头将半杯啤酒灌进喉咙,咂了下嘴后继续道,“既然老天爷恩惠于我,将这个好位子的包房赐予我,那就说明上苍在冥冥之中保佑着我,这种情况下我怎么能辜负他们的好意呢。”
听着成龙说到最后那几句话,厉骏差点将口中的啤酒喷出来,他吃惊地在想:难道成龙也开始信佛拜教了?
接到成龙搬迁至新包房的电话,尉彬趁端午假日特地来市场贺喜。见到成龙的包房位子上佳,尉彬高兴地说:“成哥呀,你的人品真好,如此运气可不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享受的。”
成哥一边笑呵呵地作揖,一边忙着为尉彬沏上新茶,“怎么样,布置有什么问题,彬弟给提提意见。”
尉彬仔细看了看四周的布置,说:“这已经是改朝换代了,我有一种从棚户区到别墅的感觉。”
“哪有那么好呀?彬弟开玩笑了,”成龙笑容满面地说,“只是比以前的新些。”
尉彬摆摆手,道:“我说的可是两层意思,一个是包房内布置更加现代化了,另一个意思就是你的包房从‘下只角’(上海话中的差地段)搬进了法租区(上海话中高档地段)。这间包房如果有人要,就是出再多钱,我也不干呢。”
闻听此言,成龙心中不由感慨着,尉彬就是不一样,就这么一件事他的想法已与众不同,这一点厉骏可差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