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JF4《中国南极考察》所隐含题材的超级重大性(许少荣)

[日期:2008-01-01] 来源:  作者: [字体: ]

198368,中国加入《南极条约》,正式成为南极条约组织,同日条约对中国生效,1985107被接纳为协商国,至1999年,南极条约组织有成员国43个,协商国26个,非协商国17个,《南极条约》的第四条载述如下:

第四条

1
.本条约中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

(a
)任何缔约国放弃它前已提出过的对在南极洲的领土主权的权利或要求;

(b
)任何缔约国放弃或缩小它可能得到的对在南极洲的领土主权的要求的任何根据,不论该缔约国提出这种要求是由于它本身或它的国民在南极洲活动的结果,或是由于其他原因;

(c
)损害任何缔约国关于承认或不承认任何其他国家对在南极洲的领土主权的权利、要求或要求根据的立场。

2 .在本条约有效期间发生的任何行动或活动不得成为提出、支持或否认对在南极洲的领土主权的要求的根据,或创立在南极洲的任何主权权利。在本条约有效期间,不得提出对在南极洲的领土主权的任何新要求或扩大现有的要求。

从以上的条约条文可以看出,有很多国家提出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并且派有常年和非常年的以科学为名义的考察站,那么,为什么这些国家要派驻那么多科学考察站呢?很简单,以后如果条约失效,可以作为对南极领土要求的证据。《南极条约》约束了各协商国暂时对南极洲的领土要求,但并不是永久性的禁止,恰恰就是这个条约,暂时中断了领土纠纷,而各国开始纷纷以建立科学考察站为名,心照不宣的秘密是什么,大家都不说。

   所以,19841211发行了JF4,佐证中国于同年1120日派出首支科学考察队和建立长城科学考察站。这其实是一个伏笔,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在长城站和中山站都开设有临时邮局,因为邮路的开通,正是主权的象征,试问一下,为了纯科学考察,在条件那么艰苦、恶劣的地方,有必要设立邮局这种累赘之物吗?其中所隐含的政治和主权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独岛和竹岛的主权,日本和南朝鲜针锋相对,分别各自发行了邮票,以宣示其领土主权。

JF4的发行,邮资图是长城站的房屋,附着物代表什么?为什么不同日发行?因为长城站还没成形,房屋是主权的一部分!所以选择在长城站建好后的1211发行,为什么附图里出现“向阳红10号”和“J121号”考察船,因为?《南极条约》里规定,航行在南极水域的船舶是一个国家的主权。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JF20出现了整个南极地图和我们两个考察站的坐标位置,而发行有关南极的邮票,为什么不在比较大影响的JT系列里发行,而选择落在不怎么为人注意的JF里呢?可见我国政府的政治决定和发行邮票的政治意图是多么的聪明。

谁说JF系列没有大题材?没有超级大题材呢?我们需要善于从表面现象看本质问题。

 



阅读:
录入: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成都新邮市尘埃落定〔黄兴跃〕
下一篇:元月一号卢工邮市综述:润土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