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爱”片走到今天,有点迷茫,她还是不是一个好品种?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其实,她是近几年难得的一个好品种,但是,很多人,包括少数邮商,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些不正确的做法,是需要纠偏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品相问题,品相的好坏,是收藏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从最近一些清代邮票拍卖会上的全品与非全品,就有很大的价差这一事实,就充分说明了品相对珍稀邮票价值高低的影响,我们日常邮票交易,也是很注重品相的,钝角的、折角的、二胶的、缺齿的、票面脏的等等影响邮票品相的,价格自然和好品相差一大截。现在有些奇怪的论调,为了满足炒家的快速流通,居然说因为某厂家用的是再生纸,容易钝角,大家不能太计较品相,岂不咄咄怪事?而且还很有市场,谁告诉你们邮票不讲究品相的呀?旗帜鲜明的是,大家交易时,请讲究品相,好东西就是要好品相,除非全世界就你一枚,你怎么破、怎么烂、怎么脏都值钱,否则,就应该旗帜鲜明讲品相。
二、 物稀为贵原则问题,从盘面的流通感觉看,错“爱”片,应该超过20万枚,群众参与度很高,说明是个群众品种,但是量大就不珍贵,试问,这么大的量,怎么与中银错片比肩呢?错“爱”片如果不从厂铭突破,是没有前途的,错“爱”片最可宝贵的地方就是这个分三厂印刷(甚至四厂),说明邮政纠错是全面又彻底的,力度是空前绝后的,要重新设计完后,把正稿打印样稿,再发往三个印刷厂,晒版、上机、印刷、裁切、检验、包装等等流程和工序,而且不能再次出错,时间紧迫,这里头该有多少故事呀?从1992年开始的贺年邮资明信片,由于邮票十七年的打折,使得一大部分老专家也灰溜溜离开,试问,一个不能增值保值的市场,怎么留的下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对HP这个最多国人懂的板块,研究的不透、了解的不多,是时候了!要突破错“爱”片物稀为贵这个死结,非从传统集邮里找内涵不可,这就是厂铭,分成三个厂,尽管不是等分,但是每个厂的画面表面看一样,只有一个直观的“厂花”(请参阅http://www.xx007.cn/dispbbs.asp?boardID=160&ID=1563485&page=1)作区别,现在很多朋友,包括邮商,你问他错“爱”片怎么区别,他是说不出的。“N”厂量少,就是邮政可能大规模回收该片的证据,有个朋友,花了很大时间和精力统计了,量大约就在1万左右,甚至以下,却得不到一些炒家的认可。试问,不分厂铭,量能缩下来吗?价格的想象空间有吗?为什么大家不提提问题,到底排第二的量,是Z或是Y厂,哪怕争个你死我活也好。
三、 名字问题:为了门户之见,先是起个“错凤片”不伦不类,再起个“片红”美其名为响亮,叫“片红”实在不高明,而且容易产生歧义,也有依附人家“大小一片红”的嫌疑,何必呢?响当当,自创自名,有品牌效应,错“爱”片这个名字,多文雅一个名字!只要你不心怀叵测,这名字要多响就有多响。
错“爱”片很好,好在是错的,量又小,量为什么小了,因为分厂印刷,各不相同,每个厂的绝对量都不大,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至于一些枝末细节的事,如什么5号片不是错(错的标准是有没有因突发事件而停机印刷),把路线图和自创系列归为垃圾一类,这些奇谈怪论出自一些所谓“名邮商”之口,想打击别人也不好好读书,只能是贻笑天下大方,也自毁名节,何必呢?
错“爱”片很好,我愿为你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