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学之路计划——资助北川羌族自治县贫困考生
7月13日凌晨4点多,由人民日报、人民网共同发起的“重走中国西北角活动”前方记者赵亚辉在强国博客和他的新浪博客中发表了文章《一封让人流泪的女生来信》,讲述了他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采访高考贫困生的故事。当天,人民网社会频道编发了这篇稿件,腾讯网随后进行转载,还有一些网民自发的将本文发在论坛和博客上,广泛传播。
善良的网友很多。短短几天时间,不论是在人民网,还是在新浪网,这件事情都得到了热烈的回应。人民网社会频道在几天内就收到了500多份读者来信及传真,而赵亚辉新浪博客文章的访问量超过3.1万,评论留言347条,上学之路邮箱rmrbsxzl@126.com在短短几天内就收到了700多封读者来信。这些留言和来信绝大部分要求捐助这些贫困的学生。
很多来信和留言非常感人:“虽然我现在也不是非常的富裕,但我也想尽点微薄之力”,“暑假里我找了份实习的工作,有工资可赚,我愿意尽自己力量帮助他们”,“如果不难大家来帮助他们吧,因为我们捐出百元,就是给了他们希望!”,“如果大家把支持快男和好男儿这种炒做节目的钱捐给这些学生,社会会好很多”,“虽然我一个月也只有几百块钱,但是我愿意尽我的一点微薄之力,相信人多力量大”………为此,我们还编发了网友言论汇总《还有多少贫寒学子上不了学?》。
网友们的热情促使我们展开了这个对贫困生意义重大的“上学之路”计划。并积极与北川县政府联系了解情况,人民网内几个部门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协作,争取最迅速将网友的善款发给最需要的学生。
8月22日,“上学之路”专题网站在人民网正式推出了,而且公布了具体捐款人的姓名和金额。因为要专款专用,便于监督。然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截至8月13日,邮局汇款部分共收到26名网友捐的27笔钱(其中广东的一人捐了两笔,一笔1000元,一笔500元),总共8060元。虽然这只是邮局汇款部分,但是“26人”与我们最初统计的有捐助意愿的“1500人”相比,最终事实的反差还是太大了。
我们反省,可能有很多很多原因,可能是我们做得不够到位,可能是……等等等等,让那些曾经希望捐款的人最终没有捐款。
可是,为什么“善心”和“善行”的区别如此之大?
所有来信留言的1500多人,都是有善心的人,但是不管中间是什么原因,但最终的结果是有善举的人却只有区区26人。
俗话说,行胜于言。“言”的意义与“行”相比,哪一个大更不言自明。
其实,这篇文章没有质问、责备等任何意思,只是说出心里的一个疑惑。到底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该怎样延续善良?
在而今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言的权利。每一个有“善言”的人是值得尊重的,因为“善言”是“善行”的种子。但是,如果同时把“善言”和“善行”摆在面前,你会更加尊重哪个?
正因为此,我们隆重感谢这26个人,感谢做出了令人尊重的“善行”。同时,我们在此向您承诺,我们会认真对待您捐出的每一分钱,努力使之不折不扣的转到需要它贫困学生手中。
最后,我们还想说:只要还有学生需要,只要有任何人愿意捐出一块钱,我们都会把“上学之路”计划进行下去。(据前方记者赵亚辉博文有删改)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